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2363|回复: 0

清末立人

[复制链接]

45

主题

45

帖子

2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00368
发表于 2021-7-19 18: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建明 于 2021-10-13 19:58 编辑

    封建道德伦理和强权统治下,清朝人的人格是不独立的,意指个人不具备独立、完整与自由的人格特质。黑格尔把封建伦理排斥在人类精神之外,清朝人的人性更接近动物性,一个动物性发达的封建社会,只能适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没有“人”的立足之地。
鲁迅认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将人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独立自主的人格观和平等自由的权利意识,这是西方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广大人民在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和强权的统治下,个人的意识被压制、摧残,根本没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统治者都不希望百姓有独立人格,独立的人格就意味着尊严,就意味着要人的权利,如果百姓获得了尊严意识,皇权就玩不下去了。
古人的道德学说是为帝王的政治服务的,宗法儒家强调等级意识,严格遵循人格依附关系,依附于权力。
清朝人淹没于宗法儒家关系网络当中,作为人的独立与自由的基本权利被社会漠视,这造成清朝人的人格特征明显地表现为习惯于依赖和从众,对事物的判断常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对事物不具有思辩的能力,平民更是慑于专制的淫威,思想变得麻木,不敢也不愿为天下先,甚至于养成了奴性思想与苟活心理。
封建伦理道德观,重视循规蹈矩的人格修养,贬抑个体的独立与自由。鲁迅形容为几千年的历史只不过是两种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他感慨在制度和思想的禁锢及封杀下,“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
传统的儒家文化有阻碍个体独立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倾向,这些世代相传的错误观念阻碍了文明进程。儒家的道德观发展为吃掉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时、儒家的礼仪异化为森严的等级意识时,被封建礼教毒害的民众只能在自虐和自辱中求得较为安稳的生存条件和可以有所发展的空间,当他们习惯于这种环境和思维模式后,也就不能接受任何的变异和挑战。
自由和独立的人格是自然产生美德的两大条件。在传统社会下家丁、佣人的人格不独立,必然会道德败坏。
大清帝国统治下,许多清朝人的幸福快乐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厚颜无耻,突破伦理底线。一个个体通过某种手段盘剥另一个个体的生存资源,同时,也必然损害此个体的超我人格。强权崇拜和宗法儒家伦理导致整个社会无法无天,公私不分,个人无人格,社会无正义。古代权贵阶级可以肆意侵犯和剥夺民众表达诉求和道德情感的权利,官僚们疯狂掠夺和尽情盘剥导致丛林法则盛行,社会价值观严重扭曲和全面颠倒。广大底层民众深受腐败官员和地方黑恶势力欺压盘剥、遍地冤屈、穷而无告且不断加深加重,由此带来社会上报复泄愤情绪全面高涨。而博爱精神和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感却日益萎缩退化,甚至被仇恨暴戾情绪和倾向完全取代。
在鲁迅看来,要“立人”则必先破除人格依附的弊害,张扬人的独立个性,养成人们的独立人格。独立人格和个性得到张扬,人们渐悟人的尊严和自我价值,自主自觉之精神、平等自由之观念得到发扬,实现了“人”的自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2-21 20:16 , Processed in 0.345531 second(s), 26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