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 发表于 2018-5-22 14:34:47

姬鹏 :“生活悬崖上的青年”该怎样善待自己?

“五四”青年节,人们习惯谈“五四精神”,追溯历史,怀念岁月。可对于当下的青年们而言,似乎对这些“高姿态”的辞藻并不感兴趣。他(她)们早已被现实榨干,被未来透支。居高不下的房价,紧锣密鼓的生活,不管是在故乡还是在远方,都好像在生活的悬崖上挣扎。虽然,他(她)们生活在物质丰腴的时代,但精神上所面对的压力之苦,却是历代青年们都没有经历过的局面。

我们惯常的印象里,表现这一代青年们的不容易,基本上围绕“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青年生存图鉴展开。可实际上,身处在这个时代的青年们,不管是在“超一线城市”打拼,还是在“十八线小镇”过活,都存在不同的危机感。城市的线级高,谋生容易却过活难;城市的线级低,过活容易却谋生难。

说到底,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没有足够的物质供给,就很难找到一处属于自己的家园。毕竟,活动在各种关系链条里,总难免被比来比去。简单如朋友同学,复杂如婚嫁配对。虽然,人们总强调不以家底论交情,可实际上在俗世冷眼聚集的人世里共事,谁又能不被指点,谁又能避免指点人。

于此,人们都希望向上攀升,能获得别人的仰慕和青睐。乡村的去往乡镇,乡镇的进驻城镇,城镇的流向城市,城市的漂往都市,而更有能力的移民去往异国。总之,一场“生活的攀升”最后演变成“人群的迁徙”,都想要改变过去,迎接新生,可资源物料有时候就那么多。于是,就很自然陷入竞争的局面,王者桂冠就那么多,失意者终成不服的大多数。

人们总说“留在高处”是为下一代着想,可实际上这一代都没过好,何谈下一代的幸福?尤其对于那些失意的青年们,或许是因自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造成的“反扑心理”。他(她)们在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显得异常警觉和用心。

不管“补习班”有用没用,生怕落下后成为遗憾。于是,他(她)们的孩子被塑造成“永动机”,没有欢乐的童年,只有铺天盖地的“补习班”。很多人坐在一起探讨现在的孩子苦,可实际上他(她)们自己也过得很紧张,要不然怎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让其负重而飞。

与此同时,他(她)们为达到这样的生活平衡,就必须“拿命赚钱”,要不然怎能轻易越过高山,看到大海。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实际上,想要看到大海,是需要走很多路,越很多山。尤其,对于这一代青年而言,是一种垂直攀升的过程,这种力度上的消耗,精神上的考验,往往都濒临垮掉。


所以,对于那些价值观失常,精神疯癫的年轻人而言,我一点都不觉得惊诧。很多人看不惯大都市的声色犬马,规则缠绕。可很多年轻人确实已经尽力,可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于是,消极的自由爬满枝头,青春的色彩一晃而过,谁又能知道它曾来过。而这些,不得不成为这个时代令人深思的“结”。

在社交媒体,一个白领小胖哥在“加班三天三夜后”愤然辞职,受到不少人的关注和议论。按照小胖哥的说法,害怕自己“赚钱后没命花”,于是,辞职做自己的工作室。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拯救自己的生活”。暂且不论他的工作室能否让自己过的更好,起码他开始关注人生的长度,开始思考是“攀升”更重要,还是“活着”更重要。

是的,处于物欲湍急、生活悬崖上的青年一代,也该善待一下自己。有欲望不是坏事,但欲望最好与能力匹配,要不然就会很痛苦,甚至走向极端难以还复。就如那个“加班三天三夜的小胖哥”,相信他不只是简单的逃离。在更深层次的意义里,他可能已经找到生活的方向。

生活不只是向上攀升才更有意义,有时候在原地能找到方向,远比艰涩的攀升更让人值得期待。到底是节奏奔流更适合自己,还是岁月静好更适合自己,看似取决与能力与梦想,实则却是自我选择的杰作。

五四青年节,习惯性谈论“高大上”和“伟光正”的曲调,但更应该回归青年本身,让他(她)们自己聆听内心,重回初衷。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可一个青年人的时光却总是那么短。它不应该都为欲望而生,而应该给生命本身更多余地。

就如,《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依,一路走来是在成长,可所有的成长都在为欲望做垫脚石。不管是求职还是离职,不管是买房还是卖房,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好像抽离生活本身在运行,她走的太快,却来不及体验生活。于是,一路标的,终成记忆之花,以泪向青春致敬。

可能有很多年轻人也是如此,他(她)们习惯称之为“身不由己”,可就想问一句,在生活的悬崖边上挣扎真的快乐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姬鹏 :“生活悬崖上的青年”该怎样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