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 发表于 2018-7-28 15:06:27

智广俊:在灾难和贫困之中,选择社会主义——塘约道路


  食物主权按: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自然灾难往往成为资本打劫的良机。2004年印度洋的大海啸造成14个国家几十万人死亡,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紧接着自然灾难,他们面临着资本在灾区以重建为名疯狂圈地的“海啸”。 2005年美国南方遭遇卡特里娜飓风,几个州的80万所房屋倒塌受损。然而,人们却看到,一方面政府对灾难不作为,另一方面,数十亿美金的救灾和重建的公共资金却肥了私企承包商的腰包,而灾后贫困的人们迟迟未能重建家园。这种资本积累的模式被北美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娜奥米·克莱恩称为“灾难资本主义”。
  2014年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了中国贵州偏远地区名叫塘约的村庄。濒临绝境,塘约的村民们却选择了一条组织起来的道路: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建立起“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新型集体组织。由此,塘约从灾难中贫困中崛起。灾后两年,塘约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拥有200万资产、吸引90%的村民返乡安居乐业的集体化村庄。
  放眼中国,太多的村庄遭遇留守、空巢的孤寂,随着生产和生活开支的无情上涨,还有相当的村民陷入增收难脱贫的困境。塘约只是一个偶然的个案。可是,如果不是发挥了仍未消弭的中国革命带来的制度性优势,塘约又何以可能?塘约也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塘约道路是中国道路。
农业合作化(资料图)  正文  2月25日,我到北京参加了一场三农问题座谈会,有幸与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王宏甲邻座,得知他刚出版了一本叫做《塘约道路》的书。我当即从网上邮购了一本,读后大为震撼。  这本书用报告文学的形式,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塘约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将一个遭遇大洪水灾难、濒临绝境的山村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合作社的故事。左书记把村民包产到户的土地转包流转回来,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建立起“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新型集体经营组织;重新确立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权、小水利工程产权共7项权利;重新组织村民进行集体生产经营,巩固了村集体经济,发挥了村民民主自治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全村人的劳动积极性,大干两年,将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建设成拥有200万资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外打工的90%村民先后返回村里,在村里就地上班。现在塘约村村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势,乡村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一代农民正在成长。塘约道路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新的经验;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农村未来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路标。
  一场大洪水逼出一条新活路  塘约村辖十个自然村,3300多口人,包产到户时全村耕地1572.5亩,劳动力1400多个,外出打工最多时1100多人。这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山村。屋漏偏遭连夜雨,2014年6月,塘约村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村里的道路全冲毁了,农民的不少房屋倒坍了,全村人陷入绝境。  前来视察灾情的中共安顺市市委书记周建琨告诫村支书左文学:“政府永远是帮,不是包。党支部也一样,要依靠人民群众。”村人穷到底了,困难到底了,一家一户难以走出困境了。塘约村党支部决心穷则思变,带领全村人走抱团发展的集体化道路。  村集体开始做土地测量,做土地确权,然后由农民自愿流转给村合作社。实际上确权尚未结束,农民都已经纷纷表示愿意流转了。因为等不得丈量,包括修路在内的灾后重建,就已经要用到这些田了。  灾后政府投资塘约村修路。党支部就利用这个契机,重新规划了连接十个自然村的道路。重新修路免不了要占用村民的承包地,这在过去是个很大的难题,可土地重新流转到集体后,调整村民的承包地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过去村民种菜到城里卖,费工费时,还卖不上好价钱,实行蔬菜集体规模种植后,更好地采用了科学种田技术,所生产下的蔬菜专供城里的学校、单位,蔬菜价格销路有了保证,其经济效益比自家个体经营增长了好几倍。
  原来村里有30%的撂荒地,实行集体规模化经营,栽树种果,建林木育苗基地,开发林下养鸡产业,耕地得到了全部合理化利用,哪有再撂荒的道理。  山里有一条无污染的泉水小溪,利用村集体的力量,上游建了生产矿泉水的厂,下游建了游泳池,发展农家乐餐饮项目。  把外出打工回来的能人巧匠组织起来,组建集体性质的建筑队、建筑公司,组建起股份合作经营的汽车运输队,事业越滚越大,生意越做越红火。  塘约村经营管理不是过去人民公社时的工分制,采用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按照现代生产要素进行利润分配,着重向农民劳动者收入方面倾斜,集体建有固定的利润提留比例制度。村里人在农业集团、建筑队等不同岗位工作,都挣得是工资,比如在建筑队大工师傅一天工资300多元,小工工资100元。一个农妇每个月工作26天,每月最低基本工资2400元。但农民与在外打工不同的是,这些企业是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同时又是村集体的主人,他们有着做主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可以从集体经营中得到股份分红,得到制度性的收入。企业经理管理得不好,村民有罢免经理的权利,与在外打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塘约村是通过巩固集体所有制,把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全体村民中。多数村民体会到,过去单打独斗,孤立无助,不如现在抱团发展好。
  构建村集体:一条制度性的扶贫道路  王宏甲在书中贯穿了一个观点: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塘约行政村谷掰寨有一个妇女叫王学英,丈夫七年前因肝炎恶化去世。家里留下四个子女,最小不到两岁,最大不到十岁。家里还欠债六万元,而她家承包地只有一亩五分地。加入了合作社使她家的生活有了希望,她可以到集体建筑队干活挣钱养家,村集体优先利用国家农村住房改造工程资金为她建了砖瓦房。有了村集体这个依靠,她才能走向脱贫致富路上。  过去我们在扶贫工作中为了追求扶贫资金的经济效益,往往要求农民有了项目才可以争取到扶贫资金,结果是扶了村里的强者,漠视了村里的贫困者,这就违背了扶贫工作的初衷。而扶持村集体,集体才有能力帮助贫困村民脱困致富。扶贫工作才能落实到根子上。农民有了集体组织依靠,才能制度性地得到政府扶贫工作带来的实惠,扶贫工作也才能有一个一劳永逸的长久效果。
  民主管理:村容改观、村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塘约村由于按照集体规划进行新村建设,村容面貌焕然一新。文明建设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乡村民俗有了根本的改变。眼下,农村人情随礼、滥办酒席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所谓人情礼仪在,打破铁锅也要随。农民深受其害,而又难以摆脱。塘约村党支部听取村民意见,制定出红九条与黑名单的酒席管理办法,全村人自愿全部签约。现在全行政村除红白事外都不能办酒席,酒席全部由村委会组成的专业队免费服务,吃标准套餐,有效制止了大吃大喝大操办。村民减少了70%的酒席应酬,酒席随礼费用大大降低了。村民大办酒席违反了村规民约,违者就被列入了黑名单,不能享受村里任何待遇,连开张介绍信,村委会都不给盖公章。村里有一个残疾村民不愿交每月2元钱的卫生费,那就停掉你的残疾补助费,直到你补交了卫生费,村里才停止扣款。我觉得这种村规民约,体现了民主治村的理念,村民大家决定的事,大家都得遵守,否则,你就不要享受村民的权益,这是村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村里民主管理才能走上正道。
  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集体经营+党支部领导+发动群众  我把塘约成功经验归结为三条: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采用灵活的集体经营模式。二、有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激发农民群众的内在动力,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左文学父亲就是村里的老党支部书记,社会主义理想在家族中薪火相传,所以出现了左文学这样的党支部好带头人。塘约党支部推行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制度,使党支部真正建在群众中,真正为群众服务。党支部在流转土地集体经营时,所依靠的基本骨干就是村里成立的“老人协会”,其中16名骨干过去都是人民公社时期的队干部,这些人都具有社会主义理想和思想觉悟。农村中违约用地,违规占地,非法卖地、暴力征地的乱象司空见惯,光凭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根本就管不过来。塘约村依靠村民自身监督力量,就轻而易举地杜绝了这四乱现象,这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结果。没有组织起来的农民就是一盘散沙,难以成就大的事业。组织起来的农民就可以干出来翻天覆地的大事业来,塘约两年时间的巨变就证明了这一点。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  我和山西省基层干部何平,在三农专家李昌平老师的影响下,一直坚持一定要巩固农村集体经济,一定要尊重农民群众自主经营权的观点。我俩近两年一直撰写调研报告文章,对农业部推行的土地确权工作提出质疑意见,认为此举强化固化了农民对土地零散小块经营的模式,使部分农民产生了承包地私有化的概念,弱化了集体对土地的管控,不利于土地流转,不利于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不符合绝大多数农民的根本利益,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看了《塘约道路》,思路大开。正如王宏甲老师所说:“土地确权是流转的基础,流转给谁才是关键。塘约村在土地确权之后,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这是三十多年农村改革基础上的继续改革,是中国农民再一次选择命运,选择前途,选择生活,选择同步小康的发展方向。”在塘约村,村民把土地流转到村集体,不光自家有土地流转费,同时还保有对土地的使用权、利润受益权的民主权利。农村发展是需要外来资金。外来涉农企业、种粮大户与村民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繁荣发展。农民除了土地流转费外,还能多少分享一点土地生产带来的利润再分配,也是好事。  但是,如果把土地集中向资本方向流转,土地自由流转买卖,农民就彻底丧失了土地的经营权。社会将来一定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新型农业资本家和庄园主,失地农民必然丧失了作为土地主人的资格,沦落为农工、社会流民,将来贫富差距必将会进一步拉大,社会将会陷入动荡之中。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是为穷人谋利益的,代表着绝大多数贫困农民的利益,离开了最广大的农民群众,那就忘掉了初心,丧失了自己执政为民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2016年4月,在视察安徽小岗村时强调:“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塘约村党支部,带领还处于贫困状态的村民,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应用村民自治的民主方式,首创了“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新型集体经营模式。他们发扬了大寨艰苦奋斗、大干苦干的精神,两年就将村庄大变样,让全体村民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成果。这种做法符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贫困地区搞集体经济起到了的典型示范引路的作用,值得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学习效仿。  三农工作如何搞,扶贫工作如何才能取得实效,并且使村里产生扶贫的造血机能,把扶贫工作成果巩固下去,从制度上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村部分村民的贫困问题,这是全党全国人民都在关心的一件大事。塘约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干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经验。作家王宏甲从文学的角度报道了塘约这个先进典型,都是值得赞扬称颂。最近,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俞正声主席到贵州代表团座谈时讲:塘约是新时期的大寨。塘约精神不简单,还是要发扬,发现这种典型,鼓励这种典型。塘约道路,就是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农村道路。塘约就是新时期农村的一面旗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广俊:在灾难和贫困之中,选择社会主义——塘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