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长命”首相安倍依然命运多舛
安倍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的政治豪赌又赢了。
日本第48届国会众议院选举结果揭晓。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合获得312席,超过三分之二席位。安倍续任日本首相已成事实,并且将延续至2021年。安倍的政治理想已经实现,成为战后最“长命”的首相。
两个“学园”丑闻缠身,阁僚频出问题,支持率一度跌至30%的安倍首相和他的政权,何以咸鱼翻生?这正是日本政治的耐人寻味之处。
一方面,日本社会需要政治强人。日本经济自1990年代陷入持久低迷外,经历本轮经济危机,虽然维持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的态势。“安倍经济学”虽然效果不好,但起码给日本人带来希望。另一方面,安倍政府放大了朝鲜核导危机的现实威胁,让日本人笃信只有安倍才能强化美日安保同盟关系,让日本更安全。
更重要的是,日本在野党堪称一盘散沙,曾经执政的民进党在本次大选前分崩离析,整体并入小池百合子的希望之党,但是右翼的小池百合子只吸收支持其右翼立场的人进入希望之党,将民进党的左翼人事拒之门外。因而,在野党力量分散、孱弱,根本无法形成对安倍首相的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小池百合子喊出了让安倍下台的口号,但是小池本人在日本还缺乏全国影响力。其政治立场和安倍并无二致,加之她也没有和安倍决一死战的决心。希望之党没有“希望”,其他各自为战的在野党只能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了。
这是安倍冒风险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的主因。安倍成功了,日本政治又重新回到安倍执政的轨道,但是安倍政府的前途并非一片光明。
首先是看似平坦但并不明朗的修宪之路。安倍赢了大选,“自公”占据众议院超三分之二席位,意味着安倍修宪没有了政治障碍。但是修改和平宪法动摇了日本战后的和平基础,在野势力和国内民众对此充满焦虑。而且,周边邻国也对安倍政府修宪立场充满警惕和不安,安倍政府的修宪显然不敢任性而为,只能曲意达成自己的目标。据悉,安倍政府准备以“加宪但不修宪”方式,在不引起社会动荡的前提下达到自己自己的目标,即保留宪法第九条、尤其是该条第二款“不保持军队”内容的意思,但增加写明自卫队存在的新内容。总之,修宪是安倍政府坚定的政治目标,但修宪也是一颗危险的炸弹,若“拆弹”不成,安倍政权就会被炸毁。
其次是“学园”丑闻并未消弭,朝鲜核导危机依然。前者,安倍政府不敢直面丑闻承担责任,将其民意支持拉低到危险的临界(30%左右)。朝鲜核导危机则使安倍民意支持率回升。解散众院和提前大选,就是安倍利用前两者带来的民意消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两个“学园”丑闻还在继续发酵,在野党也会将败选的怨气释放到炒作“学园”丑闻上,安倍不给出令国民信服的说法,很难逃过两个“学园”丑闻的纠缠。
朝鲜核导危机可帮安倍凝聚民意,也会给安倍政府带来危机。核导危机已经发展到美朝直接对博的新态势,日本支持美国对朝动武,必然会使朝鲜加大对日反制力度。如果朝鲜核导失控,日本是朝鲜报复的第一目标。而且,朝鲜试射导弹总会略过日本上空,带给日本社会摆脱不了的极度恐惧。因而,安倍政权的存续和朝鲜核导危机的发展有着难以摆脱的逻辑关系。
其三是“安倍经济学”后继乏力。货币、财政两项政策之“箭”射出去,效果不明显。“安倍经济学”最难的是如何射出“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消费税改革已经迟滞,神户钢丑闻则打破了“日本制造”的神话。日本经济,面临着战后最艰难的时期,曾经的日本技术创新不见了踪影,“日本制造”和“日本质量”成了全球笑柄。没有经济基础托底的日本,面临着硬实力的沦丧,日本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也可能不保。
除此之外,安倍政府的右翼立场不改,和邻国的关系难以改善。由于安倍在终战日向“靖国神社”奉献祭品,安倍对华释放的“善意”也成了空气。近日,对于安倍访华的诉求,中方有关人士指出“两国高层互访需要民意的支持,需要百姓的理解”。可见,中日外交依然缺乏互信。特朗普时代的美日关系,也已经从奥巴马时代的亲密同盟变成了利益关系。
安倍赢了大选,换来了“长命”首相,但内政外交形势更严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