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鹏:男子晒吃湟鱼被罚:游走在“底线边缘”的网红行为要不得
近日,社交媒体上出现一则“烹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湟鱼”的短视频,据悉视频发布者已被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民警找到,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拟对他进行七千元的处罚。对于这样的事情,很多人说视频拍摄者太蠢,“吃就吃”还拍视频,这不是自证有罪吗。可是,我们要知道,拍摄者或许“并不蠢”,他太知道怎们可以带来流量,怎么可以提高关注,于是才孤注一掷,在“底线的边缘”游走,以此获得“网红效应”。只可惜,他太过自信,以为拍个视频不会被发现,但是在关注提升的过程中,自己也在走向不归路。
事实上,类似的玩法基本上是目前网红们热衷的逻辑。惊险,情色,自虐,装傻,稀缺基本上成为一种“网红套路”。像“吃湟鱼”这种玩法,就是在玩稀缺性,一方面这种鱼本来很少,吃过的人也不多,另外已经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明显有挑衅底线的意思。
总之,这样的视频即便“没节操”,“无底线”,但并不妨碍传播的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加持传播。因为,就目前社交媒体的整体生态来讲,普遍存在低俗娱乐化,人们即便看到突破的底线的行为,也不会太过关心,甚至有的人还会鼓动,希望更刺激的行为出现。
所以,那些网红们也是拼了。为了得到更多关注,甘于在底线上游走。无论是突破“道德底线”,还是打破“法律边界”,很多时候也许就“几秒钟”,但是却会给成千上万的人形成错误引导,而这也是“网红效应”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本来审美就不高,再加上违法的性质,可谓是坏透了。
所以就“网红效应”的是非,以及目前社交媒体普遍低俗娱乐化的生态,我们真应该给出一个规范的标尺,要不然当流量与名利捆绑,当娱乐与低俗齐飞时,我们的底线终将被淹没在洪流里,显得荡然无存。毕竟,除却娱乐,我们每个人还需要真实的生活。
其一:利用“人性之恶”导流,终将被“人性之恶”淹没。
我们身处一个很难“怀才不遇”的时代,只要有自己的独特才华,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很多人曲解了其中的内涵,总以为精通“人性之恶”,就能在网络世界里称王称道。于是,他(她)们怎么丧怎么来,只要能获取关注度,宁愿牺牲自己该有的底线。
在他(她)们看来,底线和名利比起来,名利更为重要。可是他(她)们却忘记,所有的名利都来自于人们的关注。而“关注”本身,不一定全是“喜欢”,也可能是“厌恶”。从价值本身来看,“被喜欢”的关注,才算是有意义的,而“被厌恶”的存在,终究会是原罪。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网络世界里的认同,很多时候很脆弱。前脚觉得你很生猛,后脚就可能将你推向深渊。所以,利用人性之恶导流的网红行为,终将会被“人性之恶”淹没。这是乌合之众历来的逻辑,并且在网络世界里更加明显,因为谁都不清楚彼此是谁,纠缠起来更肆无忌惮。
其二:突破“道德底线”也许性价比很高,但突破“法律底线”就代表“永远凉”。
就“底线”来讲,“道德底线”是被“网红行为”蹂躏最惨的“底线”。一般来讲,“道德底线”突破后,虽然不招待见,但是比起关注度,被谩骂几乎是微乎其微,所以看起来性价比很高。所以,很多网红热衷在底线的边缘游走,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但是,对于“法律底线”的逾越,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旦僭越法律,很可能就“永远凉”,也就是人们通常讲的“封杀”。类似的案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覆水难收。
所以,就“底线”来讲,无论是道德层面的,还是法律层面的,都不要轻易触碰。很多时候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旦失控很可能触发社会性的坏影响。到那个时候,再去挽回,面临的不仅是舆论的谴责,同时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三:守住“底线”的网红行为,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因部分网红的“无底线”,“网红”已经被彻底“污名化”。可事实上,只要“守住底线”,“拥抱秩序”,网红本身并没什么不好。只要通过自己的才华,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技艺,给更多人提供娱乐的,认知的,艺术的服务,没什么不好的。
甚至,从网络世界的趋向,已经可以看到“人性之善”被拥抱的事实。在“无底线”网红流量被拥簇的同时,那些“有底线”的网红已经登上人生巅峰。说到底,任何行业终将都会走上净化之路,都会通向人性之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性最终的归宿。
所以,那些还在“底线边缘”游走的“网红们”,是该到收手的时候了。在检查自己“道德底线”的同时,也要注意甄别“法律底线”的存在。只有如此,才能搭上网络时代的列车,才能吸引更多同道中人,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想要的归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