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新年开端,中国人民正在发动一场大规模反击战!
前言: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亦是民族在岁月长河中生息繁衍的信仰。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把非军事战争延伸至各个领域,文化战争成为国家间超限战的重要领域。90年代以来,在西方文化大肆入侵的现状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土逐渐丧地失城,甚至一度沦为愚昧、无知、丑陋的象征。如今,随着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崛起,在家国情怀成就感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正在发动一场大规模反击战…
截止2019年2月12日上午11时,中国首部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票房高达24亿,根据猫眼时事票房预测,《流浪地球》最终票房或达51亿,跻身中国最顶级电影之一。
在技术的推动下,电影工业以真实的画面感、超强的植入感、逼真的临近,成为各国传播文化思想的重要手段。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回过头看《流量地球》时,便能更真切的体会到它于中国电影工业乃至国家民族的意义: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最闪耀的预兆,中国群众对《流浪地球》的票房支持,实则是在向西方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人民反击战!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流浪地球》本身的意义。
首先是硬实力的体现
作为电影中唯一50后的扮演者,吴孟达在接到剧本时根本不相信它是中国人写的。原因很简单,要拍出一部规模宏大且票房不错的电影,不仅跟制片方技术有关,也与电影所在国的国家实力有关。
科幻不是玄幻,虽然都是架空,但科幻电影仍然建立在大规模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这就要求电影产出国必须具有深厚的科学技术底蕴。郭凡说(流浪地球导演):为拍摄流浪地球,导演组请来多位中科院院士做技术指导。
再则,如果电影产出国的实力不强,却坚持拍摄拯救世界的点,会让观众分分钟感到出戏。指挥部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是全球公认的世界第一大国,科学技术、经济实力、武器装备首屈一指,好莱坞天天拍美国人拯救地球的故事,观众会觉得理所应当。但倘若把好莱坞换成宝莱坞,美国换成印度,即便印度的电影工业再厉害,也不会有观众买账,因为现实里的印度没有这个实力,它不配拯救地球。
所以,当无数票房为《流浪地球》买单时,它从侧面就反应出中国强悍的硬实力。在绝大多数观众的心里:现实里的中国本身已具备撼动全球的实力。
其次是软实力的体现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工业已成为国家传播文化思想的重要手段。认真观看《流浪地球》,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中国最传统的文化内核。
比如在共赴总控室的路上,主角刘培强一直在念叨要带儿子去贝加尔湖钓鱼,俄罗斯宇航员老马却吐槽到:湖水解封都得好几百年咧。刘培强却说:我儿子不行我孙子行,总有一天可以的。看到这里,你分分钟都能想起愚公移山或者精卫填海的故事,它反映出中国人民最朴素的一面:执着、坚持、为后代谋福祉!
再比如整个电影的设定:太阳毁灭即将吞噬地球,全人类团结一致倾尽所有资源打造1万台行星发动机,用2500年的时间、历经100代人的努力,带着地球去别的星系生存,史称“流浪地球”计划!
这个设定体现出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内核:家国、故乡!
从民族文化诞生以来,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海洋文明,从海洋到星空,不断喜新厌旧。而我们中国人几千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族,我们对土地有着深刻的情怀,尤其是我们的家园。中国的土地,每一寸都不能丢掉,我们甚至可以为它牺牲自己。
所以,当地球濒临灭亡之际,西方电影选择弃国而去,或殖民其他星系、或建立庞大太空城。而中国人,哪怕历劫千秋万代,也要带着我们的家园:地球,一起流浪、一起生存。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张祜的“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想起了张九龄的“悠悠天地旷、切切故乡情”、想起了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正是依靠着这种独有的家国情怀,才能维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信仰,繁衍至今、生生不息!
文化战争
流浪地球第二个现实意义在于:作为中国电影工业在技术与口碑上双双比肩美国的现象级科幻电影,它给予了中国人民在文化领域“收复失地”的希望!
冷战结束后,美国决策圈曾就对华政策展开广泛的辩论,结果认为:
中国是美国未来重要的竞争对手。但是,中国拥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如果美国与中国全面为敌,不止美国会丢掉庞大的商品倾销市场,还会使其精心塑造的全球产业链化为泡沫(因为缺乏市场消化与制造业再造血功能)!
这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怎么办?
以布热津斯基与洪博培(美国前任驻华大使)为首的开放派很巧妙的抓住了彼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高中政治书上讲过,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开放派认为,中国的文化产出未必能跟上中国经济的腾飞,美国可以在中国的文化领域进行深耕,最终利用新一代中国人自由的思想,完成对中国的美式改造,从而确保美国霸主地位千秋万代。
洪博培
文化领域是一个宏大的战场,下面还有很多分支,比如指挥部在前文提到的舆论战场,其次就是极具文化渗透力的电影工业战场。
为此,美国做了三件很重要的事:
第一、将美国式思想融入好莱坞电影,长期向中国人灌输美式精英的生活,分化中国民间凝聚力,并培养出一批“唯美国中心论”的慕洋犬。
这种情况在国内很严重,《流浪地球》上映后,豆瓣上扬美抑中的言论比比皆是。
我一再强调,电影本身就是国家宣传本土文化的重要渠道,难道只有美国电影宣扬的本土文化是先进、开明的代表,而中国电影宣扬的中国本土文化就是low逼、愚昧?所有的中国特色,都是一文不值的垃圾?试问,没有开国一代与改开一代的集体拼搏与牺牲,汝等慕洋犬又如何坐在键盘前肆意侮辱支撑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柱石?
第二、用电影剧本修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并利用美国强大的电影技术与资本虹吸效应逆向输入中国市场,从而用西化的“中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
2017年11月29日,美国迪士尼宣布:刘亦菲将出演真人版《花木兰》。
众所周知,花木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忠”与“孝”的代表,在毛主席解放妇女后,花木兰更是成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最佳诠释人。但在迪士尼的故事里,花木兰被描述成描述成自私自利、只重视个人利益的狭隘女。
毫无疑问,这是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与中式集体主义的一次进攻。试想一下,我们的孩子从小被美式花木兰所耳濡目染,有谁还会重视集体效益?
不止是迪士尼的花木兰,还有好莱坞的《功夫熊猫》。
功夫是中国独有的吧,熊猫亦是如此。但功夫与熊猫结合,却成为披着中国羊皮的美国文化。
大家仔细观察功夫熊猫的主角阿宝,浮肿的大脸、眉骨突出,以及那不可一世的态度,丝毫不符合中国人的特征,反而更贴合美国人。而阿宝养父的高鼻子及气息,更是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气质。
这些故事,看上去很像是中国的文化输出,但归根究底不过是西方价值观的“借壳上市”,用中国的故事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去改变新一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用洋务运动的话来说,叫“师华长技以制华”!
第三、利用西方电影节强大的影响力,诱使中国导演为追名逐利拍出符合西方价值观的电影。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什么叫符合西方价值观的电影?
凡是西方的,都是美好与开明的代表;凡是中国的,都是封建糟粕与愚昧无知的代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那些痴醉于西方电影节提名的中国导演,以极尽执着的态度拍摄了不少抹黑中国的电影。
90年代~21世纪初,这种挂着关注社会底层真实生态,实则干着为西方价值观摇旗呐喊的电影多不胜数。他们的导演无一例外的在自己的简介里印上“禁片《XXX》导演”的标签,仿佛自己是为人民奔走呐喊的斗士。
在西方电影节上,他们以“戳破国王新衣的小孩”的姿态高昂的游走于各类红地毯,看上去鲜艳无比,其实不过是一条嘤嘤作吠的断脊之犬!
人民的反击
当然,把中国电影早期的丧地失城全归罪于西方的文化入侵,未免太过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事实上,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不少国产电影都在砸中国电影工业的招牌。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处处充斥着无病呻吟与肤浅的拜金主义,而大胆启用小鲜肉为主演的先河,更是让演技稀烂却收取高额片酬的小鲜肉,成为中国影视圈难以割弃的毒瘤。至此,中国影视圈开启“两个比”的时代,一是比谁更娘,一个是比谁的演技更烂!
小鲜肉的问题涉及审美安全的问题,小鲜肉横行于世是全民变童的倾向。
骂了西方这么久,但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在审美问题上,欧美强势国家一定有很强的雄性意识,其男演员的选择甚至上升到国家意志体现的高度。如果我们国家的知名男演员都是那些不男不女的人,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审美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中国不是领土狭小的岛国,娘炮是岛国与半岛国家为追求资本利润(女性具有更大的消费欲望)而刻意打造的偶像剧人设。作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中国的电影工业应当服务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
怎么服务?去塑造一批敢打、敢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热血男儿!
很庆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上,《流浪地球》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必然条件下横空出世。
它就像一首气势磅礴的冲锋曲,吹响了中国人民在电影工业上收复失地的号角!
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人民反击战,中国科幻爱好者、中国观众、乃至中国人民心甘情愿的用票房来武装这部中国硬核科幻电影,并以口碑与传统文化的情怀,朝着那些反华势力打出中国电影史上最为凌厉的一击!
历史终将证明,危机面前,甘于放弃身家性命坚持拯救地球的大国,唯有中国而已。
因为这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相信“人定胜天”,并甘于为此奉献几代人甚至几百代人的努力。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奇史诗,必将由中国人书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