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那些曾经的惊天大忽悠
所谓忽悠,指掩护与欺骗,通过非常规手段隐藏自己真害目的,达到最后目的的一种策略。赵本山有个小品《卖拐》,虽然过分夸张,但算是经典忽悠例子。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为使国家最大化,有时"战略忽悠"必不可少,时而示弱藏拙,时尔示强显强,总归不一。
不仅欧美对手间相互忽悠,我国当然也不会例外。以我国以论,"战略忽悠局"示弱时多,呈强时少,主要是我国追求战略机遇期,掩护一些项目悄悄发展。大家熟知的"辽宁"号航母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几年时间的经营,前期通过收购"明斯克"号(目前在天津)、"默尔本"号(目前在深圳)改装为旅游观光娱乐船,消弱了西方国家戒心,就是如此西方国家仍然设置重重障碍,辽宁号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成为我人民海军的第一艘入役航母。
我国成功"忽悠"成功的还有两个项目,四代机及预警机。以下内容是从公开消息分析而成。
01我国歼20表面上是"横空出世"让国人振奋,实际过程很曲折,主要是当时我国一些材料与零部件、通迅器材还不能自己生产,一旦计划外泄对手国家肯定会加强管制与限制,加大我国研制困难,拖缓我发展时间。
这个要从歼10谈起,因为歼十的研制为歼二十研究奠定了基础。歼十应该1982年立项,但期间曾出过娄子差点酿成大祸,起因是1984年一个少年科普刊物封面刊登了歼十模型,情报部门看到后大吃一惊,上报后得到的指示是"不深入追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很英明,没有引起西方情报界、台湾情报部门太大关注。
歼十的难点不在设计,也不在制造上,而是材料成型、飞控软件、发动机、雷达通迅技术。由于歼十采取鸭翼布局、蚌式进气、边翼差动技术,由于过于"灵活"就难于控制,而我国自动化水平当时不足,飞控软件落后(其实是受制于机载计算机水平),所以只能在绝密情况下制造了静态样机就被迫中断。
到了九十年代,出现了两个有利,一是苏联解体我国引进苏27,试验发动机有解决的可能了,另一个是飞控软件,据说是一江苏籍科技工作者编写成功飞控软件(获得十万元奖励),同时进口了必须的通迅器材R/T模块,所以后来歼十顺利试飞,并成为我国自研的首款三代机。
有了三代机经验,特别是飞控软件的解决与大功率风洞的建设,研制四代机的时机已成熟。
1990年的海湾战争为我国实施"战略忽悠"提供了必要条件:米国第一款隐形战斗机F117加入实战(与“黑鸟”SR-71侦察机有一定渊源)取得巨大成功,电子干扰的巨大破坏效果,对我国振动很大,于是我解放军90年代末提出了“新三打三防”,即以“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为内容的军事训练课目,让美国认为我国航空工业很落后,特别是2005年12月美F22服役后,美国看到主要对手俄罗斯战斗机计划只是停留在概念样机阶段(可能是1.44样机),而中国仍然在练三打三防,自认为F22已一骑绝尘,独孤求败没有对手了,于是生产187架后果断拆除生产线,重点发展F35。
而我国却一直悄悄发展四代机项目且没有引起美国注意。否则美国可能就不会拆除F22生产线了,而美国媒体透露,当我国歼20出世后美情报界大吃一惊,后悔拆除F22生产线了。
论忽悠功劳,局座张功不可没,他在一次节目中自豪的透露,他的忽悠对美国拆除F22生产线起很大作用。当然是否玩笑就未知了。
大家如果注意细节可以发现,歼20借鉴了歼十部分设计思想,西方认为鸭翼不利于隐身,也使"忽悠"向成功更靠近一点,当2012年我领导人会见时对美领导人"我们已经研制成功隐形飞机"后估计脸都绿了。
02预警机计划。
1991年我黄海空域出现空情,我战机升后发现仅一架美电子战飞机,据说引起高层震惊震怒,决定不惜代价发展我国电子战及预警机。一方面联合几家单位由某所牵头立项研究,一方面提出"购买"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
笔者认为这也是一次战略忽悠。因为当时因某平方事件刚结束,西方不可能出售如此先进、敏感军事技术,特别是与以色列谈判时"比较顺利",让我们有所警觉。西方有意图通过中国购买谈判拖延我电子战研制计划。于是我们作两手准备,一方面与以色列加强谈判,并取得一定的信息,另一方面继续研制。
其实我国电子战能力在60年代并不弱,在对付美高空高速侦察机方面很有一套,只是70年代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后我们全面落后了。与以色列交往后我们大体知道了原理,而海南撞机后我国看到模块实物后,就更清楚了。
后来果然在中国以色列就预警机达成合同后,在美国压力下以色列中止合同转而卖给了印度。
中国在以色列取消合同后不到五年,就研制成功我国第2代预警机(第一代研制在60、70年代,不太成功)。如果当初完全放弃自研,是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搞出来的。笔者通过公开资料分析认为,与以色列谈判过程是一次"示弱"忽悠过程,也是个学习过程,当初虽然也希望成功引进,但靠自己研制也在同时进行?
为什么说是一个忽悠过程?通过谈判让对手误以为我们相关技术太低,降低了戒心。因为预警机需要大量芯片,我国当时无法生产。
由此可看出,国家间、特别是对手间一切都以国家利益为第一要务,所谓友谊只是口头上的摭羞布,从国家外交来看,都必须以此为首要任务,不管采取何种手段,软也好,硬也罢,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才是硬道理。而且未来这种忽悠也不可能消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