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 发表于 2019-3-28 09:50:29

我是时政君:从上海公务员到流浪“大师”,沈巍为什么...

  一身邋遢的乞丐造型,但是手捧古籍出口成章,流浪汉沈巍就此变成了网络红人,最近两个礼拜全网都是他的身影,什么“丽江石榴哥”、“一根面西施”等等全被盖住了风头不知所踪。那么这位仙风道骨的“沈大师”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沈巍出生于1967年,如今已经是个52岁的老人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和外婆一起度过的,因此跟自己家里人不太亲近,跟弟弟妹妹感情一般,尤其是和他爸关系更差,原因是他爸不喜欢丈母娘,对整天跟丈母娘呆一起的沈巍也就态度不好。

  沈巍父亲的家教很严,子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有自己的坚持,因此就不允许儿子画画看闲书,希望他认真学习数理化。可是沈同学偏偏是个文艺青年,喜欢画画看书,当爹的不给钱支持,那他就自己想办法。他想出来的办法是捡垃圾,把捡来的垃圾卖掉然后拿钱买书。虽然捡垃圾这个行为被同学和朋友嘲讽,但是他自己却不以为然,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
  沈同学成绩不错,但是迫于父亲的压力学了自己不喜欢的审计。从上海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分配进了上海市徐汇区的审计局上班。不要说在八九十年代,即使是现在能读完大学并且进入体制内做公务员都是很多人做梦都期待的事儿。然而沈巍并不快乐,那份工作他也不喜欢,周围的人也不喜欢他,因为在大家眼里他就是一个怪人,他最奇怪的行为便是捡垃圾。

  尽管已经是个体制内的公务员,但是沈巍捡垃圾卖钱买书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这个习惯从小坚持到他进入社会。他上班捡、下班也捡,、差在外依旧捡,家人和同事为此也没少劝他,也没少给他脸色看,但是他有自己的理论坚持,他觉得垃圾可以分类回收利用,自己这么做没问题。

  有体面工作非要捡垃圾把自己的办公地点和家里弄得像回收站一样,大家对他很有意见,也纷纷认为这个人脑子有问题。后来领导觉得他影响了单位形象,也影响同事的正常工作,觉得他似乎确实有点问题,于是就给他办了因病退休手续,以后不用上班每月领2000多元工资。那一年是1993年,距今已过去了26年,这就意味着沈巍带薪“休病假”的日子也已经过了26年。
  有网友对此表示很惊讶,质疑当初这么做是不是合理。我国《公务员法》里有明确规定,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务员不得辞退: 一、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以沈巍当时的行为,被认为是患病或者丧失工作能力一点儿也不奇怪,而且给他发的工资是病假工资,并不是上班的全额工资。

  单位给主动办理了某些人挖空心思想获得的病退,每个月领着病假工资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沈巍要是把时间和钱都花在画画看书上面,尽情地追求自己的爱好,这似乎也是不错的生活。然而不差钱的沈巍老是改不掉捡垃圾卖钱的习惯,他后来的人生轨迹之所以偏离正常值变成四处流浪,也是因为他这个习惯造成的。

  因为捡垃圾的习惯,沈巍受不了家人的态度,与1995年自己搬到外边住了。可是住处不久总会堆满垃圾,因为异味太重被人投诉。再后来他搬到了浦东的老家,在自己家堆放废品倒是没人投诉,可是后来老房子被拆了。家人不得已给他安排了一个住处,没多久再次被邻居投诉或者驱赶。实在没办法,沈巍干脆断绝了和家人的关系,直接到街头流浪了。

  到这儿其实大家也差不多明白了,这位当红的“沈大师”其实是个上海土著,不缺钱也不缺房,仅仅因为自己捡垃圾的不体面习惯,导致家里、小区、出租屋、单位这些地方全都容不下他,而他似乎也不想妥协,主动脱离家人和社会的关系,去公园、立交桥等流浪人士出没的地方生活。
  沈巍的生活就此变成了一边捡垃圾一边买书的状态。这种日子日复一日,居然就过去了26年,或许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这确实是最适合他的生活。可能在那些刮风下雨寒风刺骨的日子里他会怀念家里的温暖,但是想想多年来因为捡垃圾而遭受到的歧视和待遇,他又倔强地选择跟那一切对抗,直到他突然就变红了。

  一个比流浪汉和乞丐还邋遢的老人,手捧《左转》《了凡四训》《诗经》等这些传统典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形象,确实很容易让人感到惊讶,也很容易让人肃然起敬。他表达的内容和他的个人形象反差实在太大,而这种巨大的反差我们国人却是熟悉的,也是容易接受的。

  为什么这种反差我们熟悉呢?中国人有一种“侠客梦”,广泛存在于旧社会中下层的心里和梦里,因为遭受了太多的压迫和艰难,他们幻想着有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客可以除暴安良解救苍生。而且这个侠客不是王公贵族,他需要诞生在他们那个阶层或者更低的阶层,身份和职业也要比较特殊,因为正常的职业和身份就是他们自己,无法达到他们的期待,最后和尚、老道、乞丐等这些特殊群体就出场了,他们被幻想成了的高手,出现在民间传说里。

  与其说小说家在虚构武侠故事,不如说他们只是对大家的幻想进行了文学化的整理,更加有利于传播;然后导演和演员再把大家的幻想进行了可视化的实现。类似的内容在我们在影视作品里都出现好多年了,一个身怀绝技的乞丐干掉一身光鲜的大内高手,总是让人有快意恩仇的感觉。在小视频这个风口上,沈巍“大师”突然出现在了大家的手机屏幕上,完美地演绎了这种幻想。

  这些年因为信息的爆炸性传播,出现了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的文化大师,他们虽然在出卖知识和文化,但是内容的水分也不小,这一点常常被人吐槽。另外这些人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就跟普通阶层之间产生了阶级矛盾和贫富矛盾,直接表现成了抵触心理。可是国人骨子里又是崇尚知识和文化的,于是大家就像期待武林高手一样,期待有个文化届的大师可以站出来挑战权威,满足大家的幻想,这个人就是沈巍。

  我们国家虽然面积大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也多,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所剩无几了,这个就产生了一种焦虑感。而且我们又从小被告知要出人头地一直往上爬,于是不管有没有理想大家都变得很忙。全国上下忙成了一个全民逐利的状态,慢慢地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读书的人少以及读的书少,才会引发了对“沈大师”的追捧,那些追捧“沈大师”最厉害的人,往往是读书最少的人。

  还好沈巍是一个思路清晰心中有数的人,他亲口说了:自己不是大师,能创造并且形成知识体系的才是大师,他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用而已。这话说的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完全是一种“当事者清而旁观者迷”的状态。至于那些举着手机心怀鬼胎蹭流量的围观者,本文不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段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是时政君:从上海公务员到流浪“大师”,沈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