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邪不压正》:依然姜文和超越姜文
看《邪不压正》,依然感到仍然有姜文的最鲜明的印记,也有他的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和诡异怪诞的细节。无所不在的历史掌故、诙谐夸张的片断、狂野而恣肆的怪异细节、宏大的关于家恨国仇的大故事都让这部电影有自己的独到的力量。看起来有无数可以解读的细节和符号,每一个场景或情节都有一种可供解读的深意或某种微妙的指涉,但这一切又是被电影的密度极大、节奏极快的故事所淹没。似乎每个镜头都有微言大义,但它们都转瞬即逝,立即就被新的东西所迅即覆盖。电影想说一切,但又似乎一切都难以把握,大量的意象在电影中漂流,恢弘的老北平的景观和间不容发的故事的演进都让人沉迷在电影的进展中,找不到出口。这可以说是一部依然姜文的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李天然在北京的天空之下,无数的胡同中屋顶之上的飞翔般的漫游就有姜文最初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子。在那部电影中马小军在屋顶的漫游就是他获得的自由的象征,他居高临下地看到人间,他超出“重力”之上,在屋顶上漂移。这也是《邪不压正》的最重要的形象。我们看到了姜文式的对于欲望和暴力的狂野的表达,也有姜文的独到的诗意和温情。而两个女性和李天然的关系,其实也非常接近《阳光灿烂的日子》,而似乎那些来自《一步之遥》和《鬼子来了》等故事的片断都又一次出现在故事之中。这里有姜文电影的风格的一切重要的要素。每一个细节有有阐释的空间,每一个影像都有隐喻般的特殊的意义。我们在影像的激流中看到了故事的内在的紧张和无穷的褶皱。许多想象汪洋恣肆而又放纵诡异,如盖满印章的身体,反复出现的暴力的打斗中的谐谑和嬉笑,关于北平老掌故的信手拈来的引用(如展示在协和医院的错割的肾就是关于梁启超的故事)等等,而那个在成长中的李天然也让我们看到了姜文自身,看到了他的内在的世界的紧张。对于姜文的电影来说,他的自我在电影中的无处不在其实是他的电影的最鲜明的标记。而那个主人公和他的自我探究之间的关系也是他的电影最核心的命题。这给了我们看这部电影的最重要的理由。因为这部电影的内在的力量,正是来自于那种释放自我的奔放的表达,一种弥漫于电影之中的精神的狂流。这种表达是姜文独树一帜的,不可替代的魅力所在。
但这也是一部超越姜文的电影。这是和那部在海外华语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张北海的《侠隐》息息相关的电影。那部小说其实是一部关于老北平的典型的传奇式的故事,是一部内蕴丰富而内敛的小说。张北海的老北平的那种怀旧式的感慨在这部电影中并不强烈,但那个让人惊心的家恨国仇相互纠结的故事却是这个电影的基本的框架,七七事变前后的北平就是这部电影的大历史的背景。姜文式的狂野奔放的想象力正是在这个精心结构的故事框架中获得了自己的力量。张北海的故事的架构为姜文的想象力提供了基础,也让这想象力有了一个可依凭的前提。张北海对武侠的反思性的拟作给了这个故事在近代中国的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的纠结中的历史背景下的不同的意义,也为姜文提供了叙述展开的方式。这个故事的框架是张北海的,但故事的讲述的方式却是绝对姜文的。姜文在这里给我们一个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再度的探究和追问,而这是既很姜文又超越姜文的。很姜文,就是电影给了我们姜文风格的最有力的呈现,电影的想象力和情节都是姜文的,超越姜文,则是这个故事本身具有的框架把这部电影的想象力“框”在了故事之中。故事让狂野的想象有了自己的归宿和约束,而狂野的想象让故事有了不一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关于家国的传统式侠客的故事的最新的讲述,却通过复杂的叙述颠覆了传统的报仇雪恨的模式,也将人物的关系复杂化,这里牵扯到了中国、日本和美国的三个国家,而其间的复杂的人性状态更让人觉得扑朔迷离。姜文在这里设置了对于李天然来说复杂的诸多纠结和矛盾。这里有中国危机的大背景:中日战争的影子从开始的灭门之恨到影片主要故事发生的七七事变前后这都是贯穿的主线。这里有背叛和忠诚:李天然和朱潜龙的师兄弟的不同抉择就有人格和精神的对抗。这里有家恨和国仇的矛盾:蓝清峰的精确的谋划和李天然面临的一世血仇之间就有紧张的关系。这里有情欲和感情的冲突:唐凤仪的魅惑和关巧玲的纯粹之间就有鲜明的对比。这里有风云中的内在的紧张:老亨得利的自我和来自美国的潇洒与蓝清峰的东方式的内敛和更复杂的慧黠就有现实的参照。这里有行动和反思的纠结:李天然的即刻行动的复仇冲动和个人的困惑与为大目标而实现的使命之间就有深刻的缠绕。中国人和中国的命运其实是这个故事里的大主题。这个故事的最终的隐喻是指向中国在考验中的重生。
这一切让这个故事格外紧张,充满了内在的张力。这部电影正是让李天然在思虑和行动中完成自身的电影,让他通过了一系列个人的际遇和国族的际遇而完成了自身的电影。通过了这些考验,李天然最终得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这个自我能够去通过面对自己的惨淡的过去去面对一个未知的未来,他通过对于国仇的完成也完成了对家恨的解决,而他的力量也让蓝清峰的以完成自己,也让关巧玲获得了某种力量,同时也在这个老北平开启了新的可能性。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具有着某种开放式的结局,也喻示了某种有希望的新的开端。这是一个最典型的姜文式的想象力的展开,也是一个超越了姜文自身的故事。它最终指向了一种新生的可能,一种通过了苦难和暴力的超越性的存在。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风格和完整的故事之中,姜文再度回到自我的同时也超越了自己,给我们提供了一部让人惊心的同时也让人沉迷的电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