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 发表于 2017-12-23 14:33:37

王鼎杰:新能源革命的四个认知误区

  随着欧洲加速“去化石燃料”的进程,新能源革命的呼声再度高涨。

  欧洲一向以《巴黎协定》(防止全球变暖)的积极实施者自居。今年7月上旬,刚上任不久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在2040年底之前停止售卖汽油车。7月26日,英国政府也宣布将出台同样的政策。连汽车大国德国也开始了相关政策的研究。

  受此影响,电动车产业一时大为各路专家看好。甚至已经有欧洲智库鼓吹中国应发挥大国责任,尽快跟进,以比欧洲更快的步伐进行汽车产业和能源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运用釜底抽薪的办法解决汽车尾排问题和中国日益严重的化石燃料进口压力。

  但是,这貌似美丽的药方中,却潜藏着蕴含巨大副作用的杂质。

  先发国家通过打环保牌,削减后发国家竞争优势的做法,早已不是秘密。这次则又与热门无比的能源问题相关联,正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对新能源的认知导引进误区之中。

  ☆误区一:过度渲染能源危机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非石头用完了,煤炭时代的结束同样不是因为煤炭的耗尽。尤其要考虑到,核武器的出现深刻改变了大国博弈的方式方法。类似二战前夕那样,美国直接以能源禁运的方式打击日本的方法,已经越来越难在大国之间运用。只要热战压力没有提升,能源危机的急迫性就不应被高估。更何况,化石燃料远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刻。

  ☆误区二:过于夸大能源本身的价值

  目前关于能源危机的讨论,几乎都是围绕能源存量、消耗量等指标展开,却忽视了另外一点,那就是煤炭、石油自古就有。如果没有蒸汽机的发明,煤炭依然只能用来取暖。如果没有内燃机的发明,石油也就无法成为黑色液体黄金。换言之,真正会引发迭代巨变的,既不是旧能源的消亡,也不是新能源的开发。而是能源使用技术的革命。

  当前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其实是能源使用技术的限制。相对于所谓新能源的发现,以及人为对旧能源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能源利用设备的革命。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就会走错技术革命的方向。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画面,使用化石能源的火车战胜畜力

  ☆误区三:将非主流能源等同于新能源

  所谓能源的新和旧,都是相对的。目前我所说的核能、太阳能、电能,其实都是早已存在的非主流能源。现在的所谓新能源革命,实质并非真的发现了什么新能源,而是要让以往的非主流能源成为主流能源。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大的障碍并非找到更多的所谓新能源,而是如上所述,要在驱动系统本身,取得类似当年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如果这个发明突破无法实现,一切都是空谈。

  通过人为的政策导向,强行改变固有能源的比例,绝非治本之道,甚至蕴藏着巨大的未知风险,不可不慎。

  ※目前最流行的几种新能源技术,与人类复杂的能源需求之间还差得远

  ☆误区四:过度渲染自给自足

  自给自足是农业文明时代的遗留产物。当时由于技术变革周期漫长,交通、通讯手段原始,各大文明无法深度互动,只有各自发展、自求多福。所以,“全”的思维非常重要。

  工业革命之后,技术变革周期越来越短,生产力发展日趋迅猛,人类进入紧密互动的全球化时代。当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确保自己是绝对自给自足的。少数能源型自给自足的国家,往往存在其他短板,如粮食自给难以解决,工业体系严重畸形。

  归根结底,一个国家相对于追求绝对的自给自足,更应该学会巧妙打造外交之网,在积极主动的全球经营中,形成对外部资源的可靠掌控。

  换言之,一国的能源安全,属于大战略层级的复合问题,而非简单的经济技术问题。动不动就想着自给自足、不求于外,就会设置错误的能源安全指标。这样的指标衡量起来很简单,但运用时却会出现简单无效的悖论。过于追求粗线条、直线型的自给自足,反而忽略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平衡,并在海外发展中树敌过多,适得其反。

  ☆探寻真正的创新之路

  再回到这次欧洲三强发起的“去化石燃料”运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实应该慎重对待。既不要让大口号诱惑,也不要让大帽子胁迫,才能守定自己的立场。

  最后顺便多说一句,19世纪的伦敦,是全球市内马车交通最发达、最密集的城市。当年也有人担心,有朝一日,伦敦会否让马粪淹没。但这一天永未出现。原因既非我们改良了马车,也不是交配出了不拉屎的马,而是内燃机车在根本上淘汰了马车。

  而无论是蒸汽机革命,还是内燃机革命,都是更宏大的工业革命大潮的一部分。这革命,不是任何一个政府拍脑袋拍出来的,也不是任何一个学派规划设计出来的。真正的成功者,是能够包容、吸纳真正的全球创新力的国家;是善于驾驭历史大潮,顺势进行连续后续创新的国家。

  什么是真正的创新?什么是真正的革命?历史中有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反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鼎杰:新能源革命的四个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