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 发表于 2017-12-27 12:53:21

姬鲲 :女友答应出庭却不见踪影:私域得失的理解困局

社交媒体上,关于《大学生遭女友前男友杀害,女友答应出庭却不见踪影》的话题被暴击。依照媒体的报道,年初大学生李俊杰与朱某发展为恋人关系,一个月后朱某的前男友将李俊杰杀害。事件发生后,朱某答应李俊杰的父母出庭作证却未前去。李俊杰的父母无奈之下,便在网上公布“女方信息”,却遭遇朱某家人的强烈不满。

事情的逻辑并不复杂,但却又是一次道义缺失的尴尬场面。不管是李俊杰的父母之于朱某,还是“公共道义”之于朱某,都迫切的希望,作为唯一在场证人的朱某,能站出来还原事情的真相。只可惜,人性的幽暗和怯弱也确确实实存在于人心之中。
关键时候,并没有在场。这与爱不爱无关,大概只是一次“私域得失”的内心焦灼。

这一点,“江歌案”中有体现,“保姆纵火案”中有痕迹,这一次依旧不例外。不得不说,有些人性中的幽暗并非是个体的缺憾,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共有的缺憾。如若,不发生这样的惨剧,相信“李家和朱家”也可能结亲,但这一切都已经不再可能。

面对惨剧,杀人者自会受到法律的审判和惩罚。但对于死者家属而言,唯一能做的就是澄清真相,惩治凶手,给自己的亲人一个交代,但伤痛却只能靠时间消散。而对于事情中的关联者(女方和家属)而言,在面对惨剧时,都在寻求最大限度的自我保护。

相信,作为正常人,自己的现男友被前男友杀害,内心也是痛苦的。一边存在道义上的责任,一边存在舆论上的压力。之所以出现不出庭的结果,大抵还是难以面对舆论的压力。这与“江歌案”中的刘鑫的人设较为相似,都在为保护自己的得失,成为道义的失信者。

说到底,对于类似事件的争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舆论有多凶猛。而是在面对惨剧时,“私域得失”的维护和“公共道义”的维持形成强烈的对抗。单从“李家”的角度而言,既是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承受体。“李家”的诉求,除却是家属对于自己亲人生命尊严的维护,实际上也是社会的整体诉求。所以,舆论自然就会站在“李家”的队列。这很正常,也算是社会声音的良性释放。

而对于“朱家”而言,最大的渴求就是希望“女儿”的生活不被打扰。所以,也能理解,为何李俊杰的父母拜访“朱家”时,遭到很强烈的抵抗,甚至刀剑相向。不过,在“朱家”的立场上,他们唯独没有想明白的是,自己的“女儿”虽然不是直接的施害者,但却是这场惨剧中的一个“参与者”。

即便自己经不起舆论的压力和周遭的谩骂,但男友已经被杀,前男友面临审判。两个男人为感情付出的沉重代价,这其中作为女朋友的角色,压力再大也应该出来讲清楚事情的因果,这是私人恩怨的诉求,也是舆论的诉求,更是法律的诉求。

个人的权利是应该保护,但如若是以践踏良知为代价而守护私域得失,大抵就有点违背公序良俗。是的,人性中着实存在幽暗和不堪。正如这样,人们才更渴望爱情、亲情、友情。如若,这世间已经成为道义的荒漠,感情的枯河,保护自己的那点权利还有意义吗?

不管案子最后处理的结果如何,但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感情问题”处理的不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李俊杰只是感情纠缠中的一个牺牲品,与江歌一个宿命。这也再一次警示我们,在面对感情时,一定要分清轻重和是非。如若一段感情还没有彻底处理妥当,就不要走进下一段感情,这是对未来伴侣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感情的负责。

感情中总有一些人比较糊涂,以为失去爱人是因为第三者。实际上一段感情的好坏,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与第三者无关,能不能处理好自己与伴侣的关系,也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我们常说,婚恋关系要讲究“合适”,而这种合适的维持,是两个人共同的结果,而非某一个人所能决定。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善与恶的所有名称,都是比喻:它们不明言,它们只暗示。想要知道这些名称的人,乃是愚夫。这种难以言说的“得失困局”,有时候着实让人难以述说,可道义就摆在那里,谁又能轻松逃过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姬鲲 :女友答应出庭却不见踪影:私域得失的理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