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鲲 : 春运:折腾人的上山下乡和人在囧途才是春节本色
本帖最后由 评论网 于 2018-1-20 10:51 编辑不管我们所处的世界多么纷杂,无情,疲惫,可对于过年的举家团聚而言,一点也没有被时间的流逝,时代的更迭所改变。无论如何,一年而终,能“回家看看”总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而归途的历程,往往因众多的归人显得不够宽广。
而这也让本是稀松平常的“归途”,被赋予新的名字,新的使命,新的意义。一个人回家,就是回家,可要是“举国之民回家”,就成为一种大事件,于是“春运”成为一种传统,就如动物迁徙时的逃窜之景一样,充满凌乱,却也散发着希望。
对于“春运”的格调而言,多少年来一直都是“拥挤的节奏”与“黄牛的厮杀”,除却春节团聚的美好记忆外,或许一切都是现实版“人在囧途”。某种意义上讲,春运期间铁路客流的变化,是中国经济版图运动最真切的写照。
“春运”确实是中国一年里最为特殊的“消费季”。与交通运输业的车轮滚滚、财源滚滚相比,一些与春运相关的商品零销业也围着春运这棵“大树”闷声发起大财。抢占市场份额的抢票软件、充满民间智慧的春运神器“小板凳”,都催热了中国特色的“春运经济”。
中国特色“春运经济”,将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一张小小的火车票上。票一开始发售,大多数热门车票都会在开售后5到10分钟内售罄,一些紧俏列车的车票仅几十秒就卖光,“秒杀”进入白热化。可不管怎样,票就那么多,结果也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同时,商家也打起“春运”的“主意”。卖起与春运相关的配套物品,一种名为“硬座宝”的睡眠支架悄然走红,被人们称为硬座票乘客的“福音”。“硬座宝”外观与曲谱架相似,睡觉的时候人趴在上面,两个方垫一个用于撑住头部,一个用于抵住胸部,支架的高度可以调节,被称作可以“睡直不趴下”、“硬座一秒变卧铺”。可不管怎样,也难以改变这种拥堵之下的囧状。
节前节后的热点地区也十分集中,根据其流向变化就可粗略界定出中国经济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多数情况下,老人们都居住在乡野,不管儿女们的事业和生活多富裕,过年还是愿意把团聚地选在乡下,一方面是儿女对父母行动不便的照顾,一方面也是遵从忆苦思甜的传统。
当然,也有人为孝敬父母,将父母接送到城里过年,但总体上而言,前一种情况较为普遍。这也让“春运”变成一种新时代的“上山下乡”。这个过程中,能用到的交通工具都会用到。有最先进的飞机,也有最普通的牛马车。有途中不开心的经历,也有久别重逢时的激动。
虽然交通一年比一年方便起来,可人们一年比一年忙碌。大多数上班族都是卡着时间点回家过年,一路上的行程,只要稍有变化,回家团聚的时间就会被减少。很多时候,人们都在怀疑,为何费这么大劲儿折腾,回家待上两三天,就又得返程,这是何苦,嘴上内心可以说不,但身体却异常诚实,该回家的一次都没落下。
当然,到最后依旧难以回避聚散有时的宿命,返程的时候与来时的路一样跌宕。既便如此,故乡依旧那么迷人,离别依旧那么撕心。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因为回家那么艰辛,买票那么扎心,聚散那么撕心,才让过年团聚显得弥足珍贵。理智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但这改变不了实际行动与内心交织的事实。
春节的本色到底是什么,文化的,传统的,还是人本身的怀旧内核,这些或许对于普通人而言,根本来不及去想。但所有人都不会回避,回家的路艰辛,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团聚,做好吃的,聊这一年,以此让一场折腾变得值当,变得够本,这大概就是常人赋予“春运”最朴素的认知。
所以,对于上山下乡的不易和人在囧途的维艰,越折腾越证明春节是一种智慧,起码对于老百姓而言,充满真实,足够煽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