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 发表于 2018-5-1 23:58:58

姬鹏:游客“偷香蕉”遭殴打:以恶制恶的正义是一颗怪蛋

社交媒体上,关于“游客偷香蕉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的话题被热议。按照警情的通报,村民确实存在殴打游客的行为,而游客也确实割走路边的香蕉。虽然,目前具体的案件细节还在进一步调查,但就事情发生的逻辑而言,显然早已被人们看透。

一边是“游客无端的偷香蕉”行为,一边是“村民恶毒的殴打”阵势。即便从讨伐和惩治层面而言,这好像一场正义的战争。但不得不承认,这其中有“过度维权”和“程序粗鄙”的问题。只是,就人们对于偷盗行为的态度,好像从来都不是很宽容。

于此,就算“偷香蕉”的游客被殴打,车辆被损坏。可舆论的队列,还是站在村民一边。某种意义上,这算是世俗规则里的一种“金线”。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只要有恶的存在,就自然允许正义的讨伐。而讨伐的过程中,行为本身往往不被限制,这也就很容易造成“过度讨伐”的尴尬产生。

这种时候,法律层面的“规范性讨伐”就显得十分必要。虽然,利用正义“暴力”可以夺回香蕉,但这个过程却并非是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复杂化的一个过程。惩治小偷是正常社会的必需之行,可在现代的法制社会里,惩治的实施主体应当是司法机关,而非是一群举着棍棒和刀斧叫嚷的“乌合之众”。

而所谓的“处理”小偷的行为,也必须是合情也合法,要不然就很容易陷入正义的扭曲。比如,一个小偷在偷盗的过程中,因被主人抓个现行,这种时候,主人稍有心机就能将小偷玩死儿,而小偷也只能顺着主人的意图配合。很显然,小偷从“施害者”一下子转成“受害者”。而这个过程中,“道德优势”往往就是驱动迫害行为的原始动力,这着实值得深思和修正。


甚至,就村民殴打“偷香蕉”游客的逻辑里,也存在某种“抓住死理往死搞”的逻辑。而这种逻辑的基质里,早已失去讨回公道的初衷,而是转成借机搞垮的恶毒逻辑。于此,对于“偷香蕉”的游客被殴打,似乎算是一种必然。

当然,我们并非说“小偷很冤”。只是从情理层面考量,“偷”几把香蕉到底该不该被殴打;就算是“真的偷”,游客的处罚该由谁处理。这些问题,在某种层面上,都是直接影响正义的趋向的。可惜,觉大多数时候,人们已经进入制恶的怪圈,认为只有摧毁恶才可以赢取未来,而非打捞善获得未来。

于此,才会发生“熊孩子”被过肩摔的惨剧,游客“偷香蕉”被围殴的闹剧。虽然,从不守规则层面而言,“熊孩子”和“偷香蕉的游客”算是咎由自取,但从惩治层面而言,他们所应承受的过失处分,却真的不至于要付出身体受害的沉重代价。

而这一切悲剧的催生,实际上就是以恶制恶正义的扭曲。而这种扭曲的行为,在现行的世道里,已经成为一种“公愤”,只要遇到违背规则的人或事,就很容易由内而外的燃烧起来。不管是“熊孩子”被打事件,还是游客“偷香蕉”遭殴打事件。燃烧的怒火首先是从直接“受害者”燃起(打人男子和村民),紧接着就是外围舆论的怒火遍地蔓延,直到违背规则的人和事被烤干,被搞死,一切才能趋于平静。

所以,我一向认为,舆论中强调的“正义讨伐”,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摧毁性讨伐”。只要掰扯不出一个你死我活,就好像很难平息一切是非。而大多数人,在看待这种极端事件的时候,却很少设身处地的思考,而只是以情绪为主导,愤怒为手段,与事件一起走向混沌。

而这样的逻辑,正在成为一种“新闻显学”植根于这个信息流狂飙的时代。这个时代之中,人人都有话筒,但多数却只会叫骂。对于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多数人只会看标题,带节奏,却很少站在人性之巅,情理之中,窥探其中的内核。

于此,出现类似荒唐的事情,激进的事件,即便表象再难控制,但却难以“活过头七”,就成为信息流中被过气的新闻。以恶制恶的正义着实爽快,但以恶制恶的正义却也容易下怪蛋。一个社会文明的象征,除却要强调结果正义,更应该强调程序正义。

熊孩子被过肩摔,结果很正义,但事情闹得很大; 游客“偷香蕉”遭殴打,结果很正义,但事情却一地鸡毛。而这些所谓的结果正义,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生出问题。从事物的合理运行机制上而言,显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消极的。

所以,我一贯认为,在处理正义的问题上,只有人人敬畏程序,坚守规则秩序,才能换来真正的正义。而以粗鄙对粗鄙,暴力对暴力,恶毒对恶毒,终将只会走向死胡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姬鹏:游客“偷香蕉”遭殴打:以恶制恶的正义是一颗怪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