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津巴布韦事变警示贸易伙伴经济民粹主义之误
津巴布韦爆发军事政变?一夜之间,这条消息就在网络媒体刷屏,而且有关消息越来越多:军队战车14日晚包围首都哈拉雷,15日占领国家电视台,哈拉雷传出巨大爆炸声,……。尽管津巴布韦驻南非大使艾萨克·莫约(Isaac Moyo)出面否认津巴布韦爆发政变,并指责社交媒体传播谣言;但军方通过电视台发布“清君侧”声明,声称“总统身边的罪犯”损害了津巴布韦人民和经济,使得他的否认不攻自破。到得北京时间15日傍晚,局面已经基本明朗,津巴布韦权力已经更迭,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ZANU PF)官方推特声明:“昨晚,‘第一家庭’已被扣留,目前十分安全。此举对于宪法和健全国家都十分必要。国家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都不属于穆加贝和他的妻子。今天将开启一个新时代。姆南加古瓦同志将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好的津巴布韦”。虽然后来此推特账号的身份又遭受质疑,但该推特内容已造成很大影响并且仍在持续更新,还声称不受政党控制,并会向前副总统汇报。
目前,各方仍在谨慎关注津巴布韦局势。
津巴布韦出事,显而易见的直接原因是围绕93岁现总统穆加贝身后权力交接的斗争不断激化,这3年来加速升级,并因最受看好的总统接班人、第一副总统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本月6日突然被解职而急剧激化到高峰。在13日(前天)一场有多名高级军官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国国防军司令康斯坦丁·古韦亚·奇文加公开警告,称执政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如果不结束内斗,军方将“毫不犹豫地介入”,这番话被津巴布韦执政党指为“叛国行为”。在那场新闻发布会上,奇文加声称执政党内部的“不稳定”已经引发“忧虑、恐惧和失望”,指责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如今被一些未曾参加上世纪70年代独立战争的人“劫持”;国内外基本上都认为,这番话矛头所向,直指穆加贝妻子格雷丝·穆加贝(Grace Mugabe)领导的党内派系“40一代”(指该党内年龄四五十岁的成员),姆南加古瓦突然被解职正是这一派系倾轧的结果。而且,媒体传言“40一代”还在上周制定了一份“清洗名单”,列出了数十名他们想要开除或暂停党籍的成员,更令执政党大批资深骨干人人自危,给紧张局势火上浇油。
但从较长时间跨度上看,经济政策连续发生颠覆性错误,国民经济严重恶化,不少方面不如殖民统治时期,从根本上动摇了津巴布韦执政者在国民中的威信,恐怕这才是该国事变的根本原因。至于穆加贝恋栈、格雷丝·穆加贝等穆加贝家人生活方式奢靡且贪腐、……等等传闻,只是次要原因。由于类似津巴布韦的经济政策失误,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并不鲜见,这就警示我们对此类风险给予足够重视。
津巴布韦经济政策颠覆性失误,首推土改。从中国大陆到台湾、日本、韩国、……,实施“耕者有其田”为导向的土改是二战之后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飞的关键因素;但由于一系列基本面差异和政策错误,津巴布韦土改沦为彻头彻尾的惨败,其农业经济因为错误的土改政策而大幅度衰退,进而动摇了整个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基础。
津巴布韦经济发展水平在南部非洲一度仅次于南非,号称南部非洲“菜篮子”和“非洲样板国家”,生产的玉米自给有余,烟草出口提供了1/3的外汇收入,是世界第三大产烟国;出产的牛肉质嫩味美,每年向西欧市场大量出口,还有大量水果、蔬菜、花卉等销售到欧洲和周边。但以2000年3月政府默许老兵强占1200个白人农场为开端,津巴布韦政府实施了“快速土改计划”,征收白人土地,用于安置无地少地黑人农民,社会矛盾激化,经济下滑。
特别是自从2002年5月颁布实施土地征收令以来,津巴布韦农业生产、整个经济和社会秩序都遭受重创。大批白人农场主出走或撤资,正常农业生产秩序被打断,接手的黑人农民缺乏专业知识、技能、资金和生产资料,加上农业生产原来的规模效益被摧毁,津巴布韦农业生产一落千丈,进而波及国民经济其它几乎所有部门。加上由此招致的国际制裁,前些年津巴布韦经济总量萎缩30%以上,失业率高达80%,全国1300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占70%以上,1/4的国民苦于严重的饥馑,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00500%以上,强制征收白人农场后10多年来通货膨胀231万倍以上,津巴布韦货币彻底沦为废纸。
2015年6月,面值100000000000000的津巴布韦币只能买两个馒头(图片来源:新华网)
2008年底,津巴布韦经济全面崩溃,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关键部门基本停止运转,水电、通讯、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濒临瘫痪,当年以本币不变价格计算的GDP萎缩16.579%(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直到2009年2月联合政府成立后,津巴布韦元彻底停止流通,美元和南非兰特全面取而代之,经济形势方才略有好转,但离恢复正常运行还很远。2013年1月末,津巴布韦政府公共账户一度仅剩217美元。
不错,2009年2月成立联合政府以及废除本币、全面实行“美元化”从谷底挽救了津巴布韦经济,以此为起点,2009—2015年间,以本币不变价格计算的津巴布韦GDP实现了连续正增长,特别是2009年当年津巴布韦美元现价GDP从上年的59.49亿美元上升至81.57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曾令国际上一批观察家对津巴布韦前景感到乐观。[①]但在此期间津巴布韦的经济增长大部分不过是此前10年极度萎缩基础上、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人口大幅度增长得以实现的回升,而且2016年就再次出现了经济萎缩,预计今年经济萎缩幅度将扩大至2.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当地时间2016年7月16日,津巴布韦布拉瓦约,当地女性“鼓盆”游行,抗议经济困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津巴布韦和南非等非洲前殖民地国家,近代农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高度商品化的大农业,而且产出中很大比重是直接面向国际市场,深深嵌入了国际化的产业链,以至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非洲人均出口额还高于中国,1860年、1900年,中国人均出口额分别只有0.18美元和0.29美元,非洲分别为0.45美元和2.40美元。[②]白人农场主连续数代自主经营,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掌握国内外市场销售网络;黑人农民本质上属于农场雇佣的农业工人,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均由白人农场主指挥,黑人农业工人虽然具备了某一环节的生产技能和知识,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积累起独立经营所需的全面专业知识、技能,更不用说资金和销售网络了。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实施激进的土改政策,将几十上百年间积累发展起来的高效率大型现代化农场拆分成低效率小农地块,其结果必然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而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小农户,地主大多数实行租种制,即地主只出租土地,其它生产资料由佃户自备,即便是占地万顷的大地主,其耕地也绝大多数交给众多小农户分别租种,这些小农户从来就是独立自主经营,除规定的地租田赋之外,种什么、怎么种、产品是自己消费还是出售、剩余农产品怎么卖、采用什么生产工具,均自主决策,一切相关生产知识和技能是掌握在他们手里而不是地主手里。而且,其农业生产面向国内市场销售的比重比非洲殖民地高得多,佃户在市场销售方面并没有处于巨大的先天劣势之中。因此,亚洲、特别是东北亚的土改总体上没有打乱农业生产秩序,而是激励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东亚各国土改时对占少数的近代农场普遍没有“一分了之”,而是保持其完整,进一步确保了其土改对农业生产的正面作用。
更令人悲哀的是,从津巴布韦本国到另外一批非洲国家,看来都没有认真汲取津巴布韦民粹主义土改毁灭性失败的教训,而是在从农业到非农产业一再重蹈覆辙。津巴布韦本国议会2007年通过《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案》(社会上通常称之为“外资本土化法案”),要求在津资产超过50万美元、由外资或津籍白人控股的企业,必须逐步由土生土长的本国人持股51%以上,一举重创津巴布韦经济,而且冲击到了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得不于2016年宣布修订该法案;南非的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经济政策(都打着“平权”之类旗号)本来已经严重损害了南非经济,该国政府还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津巴布韦式”土改政策;……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贸易伙伴不乏这类民粹主义经济政策,我们不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但对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与社会稳定性、市场潜力应有冷静、客观的审视判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