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2176|回复: 3

清哲木:211篇灾情报道全是赞歌,别把灾难变成歌功颂德...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9-5 09: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表文章称,在整理了山东《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潍坊日报》从8月19日-8月25日发布的所有洪水灾情的211篇报道后发现,仅一篇报道提到了灾害中的人为因素,也仅有一篇质疑政府责任——质疑为何大雨天还有洒水车洒水。在其余稿件中内容几乎全部集中于三个方面:归因为自然灾害、受灾情况、政府救援,发稿内容也高度雷同。但,遗憾的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表的这篇文章,也遭到删除,相关内容只有部分遗漏未被处理的信息,很庆幸,互联网的记忆让我们能够沉浸下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此重大的水灾,在救援的过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固然值得弘扬,但暴露出来的问题,绝不能成为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的反转舆情。

早前,山东鼓励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并做出明确要求,并指出“舆论监督等于负面报道”的错误认识。只要舆论监督出于公心,指出了政府工作的过失,促进了政府的工作,这样的舆论监督就是正面宣传;相反,那些抵制舆论监督、遇到问题只想掩盖的做法,表面上岁月静好、歌舞升平,问题矛盾都被掩盖下来,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这才是真正的“负面报道”。按说山东省对本地新闻媒体提出了要求,也表明了愿意在聚光灯下工作的姿态。但寿光水灾我们却很难发现地方媒体的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而是集中把此次灾情归咎于天灾,老天爷不得不为寿光水灾承担起“责任”。

对于这些在水灾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党政官员和公务员,我们除了表示敬意之外,本来不应该说三道四。但一些现象却不能睁只眼闭只眼,更不能闭口不言,否则会良心不安,会觉得自己对不起另外一批人——我认为,他们才是我们最应该感激的人!他们是谁?他们就是灾民,他们本来是这场灾情中的受害者,也是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里的主角。但他们从头到尾,却都成为这场灾难中的配角和陪衬,来证明地方如何组织得力,措施得当,这正常吗?

哲木观察看了一下,同样是美国发生水灾发生后,美国全国哗然,此后好长一段时间,美国从上到下,都在借助媒体和各种研究机构、论坛等公众场合对这次灾难中人为的因素不依不饶地追问和追究。民众和媒体的穷追不舍迫使美国政府一次又一次检讨其行为,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当时灾难过后的各种反思中,也不都是指责政府救灾和应变能力,而是尽可能的避免悲剧再次重演。反观我们现实中常常对批评的声音贯之“您的信息违反互联网相关法律,已被责令删除”,有时候真不知道到底违反了什么法律。

个人觉得,我们对灾情的报道不应该过于集中歌功颂德上,还应该保留一些应有的追问,如果你打开电视机和报纸,都被一幕幕“感人故事”所代替,在讴歌一篇篇正能量文章的中,难道我们的灾民只是产生歌功颂德的道具和陪衬吗?

什么叫“以民为本”?那就是灾民还在为损失痛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的疾苦,而不是把那一场灾难变成歌功颂德的舞台。曾经一段时间,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灾难,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政府部门的新闻通报稿大抵已经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公文形式,即:领导重视、现场指挥、做出指示、启动紧急预案、救灾有序展开。通报突出的主体基本为领导干部如何亲力亲为,而本应成为通报主角的灾民、灾情彻底沦为了配角,基本一笔带过。试问,这样的新闻通报有何意义?谁都不愿意看见世上发生事故,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但是,灾难发生之后,媒体就应该以客观、冷静、科学、积极的态度来进行报道,不应是千篇一律的赞歌,它一定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直面问题本身就给公众一个镇定、冷静、勇敢的示范,这有助于引导公众控制自我,正确理解事态。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更应该深层次的探寻背后的成因,它不但会涌现好人好事,同样也会暴露问题,我们该有一个质疑追问的勇气和声音。

最后,讲一点心愿,希望传统媒体能够持续跟进,并有所作为,千万千万不要用“战胜洪灾”这样吹捧的字眼来收尾,灾难本身就是灾难,伤害已在,谈不上战胜,只是尽可能的化解灾难带来的伤痛,目前的一切努力作为尚需努力,把损失降低到最小,亡羊补牢的事,不值得大书特书;最后,真诚祝福寿光人民挺过灾祸,重建家园。也希望我这篇文章不再是违反相关法律的稿子,因为我不是歌功颂德的能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2-4 02:09 , Processed in 0.415886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