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423|回复: 0

别了还来:中国的世界第一给百姓什么感受?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12-2 13: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希望中国富强,希望百姓的生活富得流油。诸多中国的世界第一,让我们自豪。央视这几日也正在热播《国之重器》的节目,很是振奋人心。但是,这些世界第一给我的感觉,有的很可悲,有的很疑惑,有的很虚无,反正既然是第一了,百姓却没这个“第一”的感受。

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工业大国。这一年中国制造的产出占世界的19.8%。我们制造了这么多的工业产品,是不是赚到了这么多的钱?答案大家都知道,标注有“中国制造”的产品,有一点科技含量的,核心零部件都是人家的,核心零部件才是能赚钱的,我们只是制造了“外壳”。中国产品的世界竞争力,不是科技,而是工人廉价的劳力成本。人家不把厂设在本国,就是想做到中国人辛苦,他们赚钱。这就是中国人拼命干活,卖出这么多产品,却过着紧日子的原因。

如果中国制造,成为了中国创造,整件产品都是我们自己发明创造的,而且仍然是工业第一大国,中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世界工人的饭碗都会被中国人抢了,中国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过得很富足。可是,现在我们的“世界第一”,却这样的虚无缥缈。

中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渔业、养禽业、蔬菜生产、水果生产等,这些产品的产量占到世界的4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食品生产大国。仅看数字,人家还以为,中国人不需要顾虑包里的钱,已经过上了整日大鱼大肉的好日子。其实,多数中国家庭的生活,每餐有一点肉片就算不错了,蛋白质的摄入量远远达不到营养所需。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每日吃上水果的,算是过上了奢侈的生活。百姓到农贸市场买菜,总感到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国的农产品如此富足,百姓吃不到便宜的东西,你不感到疑惑吗?

吃的达到第一的很多,用的也如此。中国是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中国早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国 ,第一大鞋类出口国 ,第一大家具出口国,汽车制造排名世界第一, 彩电排名世界第一,手机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网民规模世界第一。这些虽然都是第一的,不过中国人用的都是劣质的,都需要支付更多的钱。按理说,不管是食品,还是用品,产量大了,国民应该享受低廉的价格,可是你出国买回来的用英文印着中国制造的“外国货”,却比国内便宜。街上时尚的人们穿的是冒充名牌的服装。中国人收入不高,网络服务费却是世界最高。中国人制造的汽车比起进口汽车的价格低得多,但进口汽车如果扣掉关税,价格会比国产的高多少?真是奇怪,质量差异这么大,进口的扣除关税怎么就和国产的走不了多少?而且,中国的汽车产量虽然占世界总产量的25%,我们还是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买车就像买一个生活必需品,人均超过一辆。汽车对我们来说,是奢侈品,多数人需要分期付款才能享用。中国生产出这么多的汽车,实现汽车梦的人却没有超过10%。不过,中国的现状告诉我们,中国人产出再多的汽车,也无法实现人人有车的梦,就算你有钱买车,国家也会因为污染严重、交通拥挤而采取比计划生育政策还严厉的限购措施,让你有钱也买不到车。

我们为祖国取得这样的“第一”,感到精神上的骄傲,但这些“第一”,就像中国达到中等收入国家一样,普通百姓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感觉到,我们所过的日子,哪怕是世界中间水平的国民生活也没有达到,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百姓创造出这些世界第一的财富,被发达国家剥削了,养庞大的国家公职人员去了,被腐败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创造的财富效率很低,也就是说,虽然制造出这么多产品,但制造这些产品的消耗也很高,甚至高的离谱。比如说,我们用了全球总产量一半的煤,我们用了占全球总产量59%的生铁,我们用了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的水泥,等等,中国生产出的这些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GDP,在很多领域是消耗了世界总用量的一半以上的资源换取的。

当然,我们希望中国的制造业能转型升级,不能总是满足于生产“外壳”,赚一点小钱,要像发达国家一样用科技来赚钱,而不是用低廉的劳力来吸引人家,为发达国家赚取一点加工费。真正达到产品产量第一,收益第一,这样人民才能过上世界第一带给我们的富足生活。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人才是关键,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也叫人才的话,中国也算是世界第一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9年,中国科研院所3775个,中国科技人力资源5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196.5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630万人。数字上的人才太多了,可是,中国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个是某个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世界性的科技大奖,特别是标志着最高水平的诺贝尔奖,一个莫言是无法抚慰国人内心的痛。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如何支撑起这样的“转型”。我感觉中国的“人才”和有一些头脑的人,在安稳的体制怀抱里,捧着橡胶饭碗,不是越来越进取,而是变得迟钝了。 中国的问题太多、太大,而且我们至今没有看到有人想触及问题深处的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1-21 23:20 , Processed in 0.650070 second(s), 26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