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846|回复: 0

巨龙:中国力量——基建如何破解科技产业困局?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9-3-11 16: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的文章,还是写不下去了。其实,下笔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它最终的命运。

  并非我江郎才尽,没有了思考能力,而是很多思考,触及了布袋和尚说不得的口袋。

  日子还要继续,笔自然不能停。那就写个中国力量系列吧,身处其中,我们很多人习以为常,但是放眼世界,在信息的洪流中,甄别真伪,可以在对比中找到中国自信。

  去年中美毛衣战爆发以后,2018年4月19日,《科技日报》一版推出新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标题,报道了中国在很多高端科技装备领域的落后状况,并且《科技日报》的总编辑刘亚东后来还做了演讲,影响力相当大。

  球时报后来也跟进了,说“这样的矫正是需要的,提醒中国人要谦虚,不要忘乎所以。”

  很多人都说,刘亚东的演讲很客观很清醒,算是“浮躁狂妄中的一段好声音”。

  谦虚谨慎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实事求是”恐怕是更好的态度,《科技日报》当然说的大部分都是事实,让人正视中国和美国的差距。

  我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 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可以弥补与国外大半的高科技行业差距。也就是说,在国家的竞争力层面,“一力降十会”仍然成立,高科技固然非常重要,而且要不断追赶超越。但是如果基础设施足够给力,一样可以弥补掉很多领域的短板。

  航空产业是中国的巨大短板,我们的民用大飞机刚刚上天,距离量产还有很长时间,而且就算量产,与波音、空客每家每年超过800架的产量,仍然是一个需要至少追赶几十年的差距。这无疑是航空这个高科技制造产业的巨大不足。

  是民航产业的主要功能,还是远距离快速运输。这方面,中国在高铁领域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弥补了这个行业的缺口。当然,高铁也是高科技的产业,只不过在某些人眼中,中国人掌握的,都不能算高科技。姑且认为高铁就高科技含量来说,不如民航吧。

  算算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拿数据来说话。

  运输量:一辆16节车厢的高铁,运输的人数超过1000人(复兴号可以达到1200人),这需要对应至少6-7架波音737-800客机的运载量。 (对了,最近似乎波音737出事挺多,今天埃航的一架飞机失事)

  速度:复兴号运行速度最高达到350公里/小时,民航巡航速度大约是800公里/小时。但是考虑到飞机的安检和机场通勤距离,在1000公里以上的距离,飞机能够折算的平均时速大概是600左右。其实,以北京-上海这条交通线,全行程下来,高铁并不见得比飞机消耗的时间多。

  设备价格:近几年的中铁总招标采购中,复兴号系列动车组每年均会下调价格,降幅在3%~5%区间,现在的采购价格已经低于1.7亿人民币(数据是8节车厢,16节车厢的应该是3亿多人民币)。而网上查到的波音737-800价格,价格是9050万美元。按照汇率计算,大约是6亿人民币,相当于2辆16节车厢的复兴号动车价格。

  能耗指标:按照《高铁风云录》给出的能耗指标,京沪高铁百公里人均耗电3.64度,仅为飞机1/20。也就是一架波音737-800从上海飞到北京,满载180人,消耗的能源,足够运载1200人的复兴号高铁跑三次,同样的距离高铁运输人数达到3600人。

  除了远距离的速度优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高铁都能够完虐航空产业。但是高铁的建设,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建造能力,民航只需要机场和配套设施,但是修铁路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而言,铁路要比机场难上很多倍。

  所以,中国民航大飞机实力,远远逊于西方同行的条件下,在强大基础设施支撑下的高铁,在交通出行这个产业上,做出了低能耗、高运输量,而且还可以支持沿线很多小城市,很少受到恶劣天气影响,也是高铁的亮点。

  高铁都是在国内建造的,无论是建设的投入,还是日常的运营,产生的利益,绝大部分都在中国人的口袋里流转,因此创造的财富基本没有外流。而在民航产业,大飞机的采购成本,航空燃油的巨大消耗,都需要巨大的外汇财富,相当于利益输送给了波音空客以及那些石油输出国。

  当中国人把竞争的赛道,拉到自己擅长的基础设施上来,这就注定了胜局。主席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通向胜利的道路,本来就不止一条。

  高铁是交通领域的实例,在另外一个领域,就是节水和水处理,基础设施最终也干掉了高科技。

  北方一直缺水,我90年代末去北京,有一些年份,京津冀地区缺水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我在世纪初的某一年,出差在天津,宾馆的水居然用的是“再生水”,明显的一股铁锈味,洗澡都很难受。

  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那些年,关于如何解决缺水的问题,成了很多媒体的讨论的焦点。很多人都介绍以色列的节水技术,包括海水淡化、水处理以及节水农业等等。

  但是以色列的水处理技术虽然好,但是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比如我当时看到的以色列玻璃大棚 + 滴灌技术,一亩地动辄投资数十万。

  就算以色列的全套水处理技术都学会了,北方人也会活得很苦逼。毕竟价格高昂的水,以及点点滴滴的水都要节约着使用,连洗车都要限制,这日子过得真的不滋润。想象一下,月入就算过万,每个星期只能洗澡一次,烧一壶自来水都是水碱,这生活质量实在是磕碜了点。

  解决京津冀用水问题的,并不是水处理科技的突飞猛进,也不是学以色列这种沙漠国家的节水到极致。一座巨型的基础设施,那就是南水北调工程,几乎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南水北调中线构思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毛主席当年的全国水网构思,一直到2014年12月正式通水。通水几年来,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供水安全系数有效提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

  更长远一点来看,如果没有南水北调,也不可能有雄安的规划和建设(白洋淀都要换成活水了)。南水北调除了在全国供水格局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同时改善了沿线各省市水资源状况与水生态环境。综合效益也是全方面的。

  与昂贵的水处理科技,以及昂贵的节水设施相比,用基础设施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用力量和资源,替代取巧的科技。有意思的是,这些年看媒体,我很少再看到什么讨论,关于北方地区要引入什么以色列节水科技、水处理技术了。甚至在北京有一次,朋友请我吃饭,居然是在圆明园边上的一个水景餐厅,水面面积相当不小。

  也就是说,类似于日本、以色列这种资源极度匮乏的小国家,产生的很多技术,本意是节约资源(同时也是苦日子),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基础设施能够解决的问题,何必用昂贵的高科技?就算技术可行,把日子过得像葛朗台那样也不痛快啊?美好生活,可不是像日本那样,买个西瓜还得论片,用勺子吃西瓜还是奢侈生活。

  除了用基础设施解决问题,中国巨大的需求,同样也拉动了国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的高科技产业,越来越网络化,更需要强大的电信基础设施来支撑。

  以大家每天都使用的互联网为例。到了4G时代以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就远远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地方,原因无他,因为中国的移动基站数量,是全世界覆盖率最广泛的。基站数量超过了全世界的60%以上。

  因为有了光纤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能够承载起巨大的流量,虽然是在墙内,但是一样创造了很多精彩的应用。2019年,国家发出了4k高清视频的计划,这也会拉动整个产业链的成长。

  业内的朋友告诉我,到了5G和全光纤时代,中国人会在互联网之上,把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甩得尾灯都看不见。就在去年下半年,腾讯公司提出了全面转型“产业互联网”的新概念。这实际上,也是依托于

  美国现在全力阻挠华为的成长,也是看到了中国5G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前景。如果下一代基础互联网,中国人遥遥领先的话。很显然,整个地球的流量,都会开始往中国倾斜。 —— 抖音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美国人恐怕只能眼睁睁地看到,中国人会越来越善于用基础设施的能力,不断地把竞争拉到中国最擅长的赛道上来。这就意味着,“基建狂魔”本身也是中国超级能力的最强板块,中国人甚至会用基础设施,废掉很多西方人领先的科技赛道 —— 你的赛车再好,然而我的路比你更好,跑起来比你还舒服还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1-22 16:53 , Processed in 0.237610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