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395|回复: 0

姬鹏 :汶川地震10周年:灾难记忆终将被生活焦虑淹没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5-22 16:2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前的今天,如若没有发生地震,在时间轴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或许那是一个“平凡的周一”。然而,平凡有时候却是稀缺的,甚至是难求的。那一年,对于我而言,“关注高考”远比“关注地震”更显的急切。远在汶川的恐惧,对于准备高考的学生而言,只能算是一种“大事件”。至于,怎样悲伤?如何救助?似乎早已超出当时的能力范畴。

汶川地震时,作为高考在即的学生,我正在教室里“乱翻书”,几个午休的同学趴在书桌上,与往常的状态并没什么区别。甚至,在地震时(14时28分04秒)都没怎么惊慌,只是感觉有点摇晃。几分钟后,陆续来到教室的同学讲“刚才地震了”。那一刻,身处教学楼四层的我们才有点后怕,但却并没有过多表现什么,因为“地震确实过去了”。

是的,“汶川地震”确实过去了,十年后的今天,汶川已经重建,所有的“恐惧情绪”和“灾难记忆”,都似乎越来越模糊。我们能记住的,就是那些特别的镜头,有悲伤与绝望,有希冀与憧憬,有亡灵与序曲,也有有救助与情怀。只是,再怎么残酷与悲伤,生者还的活,而且是好好的活着。

2008年的整个夏天,就是悲伤的底色,但对于一个高考生而言,所有的神经敏感度都被高考霸占,即便悲伤也只是一种应景的悲伤,而不会显得那么动容。那些慷慨激昂的煽情论调,那些不断刷场的明星募捐,感觉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所有人都恐惧,但高考生更憧憬人生。上榜的,落榜的,回到现实之中,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命运。虽然,地震离每个人都不远,但只要幸存下来,都更关注怎么生,怎么活。甚至,多年后回看这场灾难,人们共同的记忆已被化作更多追问。

当年的范美忠(范跑跑),在质疑和喧嚣中,终将回归人性之本。“跑不跑”确实是他的自由,在危险降临的瞬间,如若救不了自己,救别人或许只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蒙太奇”。最近,人们又开始旧事重提,好像作为汶川地震10周年,要给范美忠做个定论一样。可作为人性的底色,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范美忠(范跑跑)的一面。

当年的“明星被逼捐”较为兴盛,明明是献爱心,扶危济困的行为,却硬深深搞成一场“道德与金钱”的双向匹配大赛。大多数“道德绑架者”,自己的捐款数额,可能只是两位数,但却要求明星富豪必须捐到倾家荡产。这种人性的险恶底色里,如若有爱,也只是自私和嫉妒之爱。

当年的情绪比较起伏,悲伤的五月(汶川地震)和欢腾的八月“北京奥运会”,似乎算是2008年最具特征的情绪。逝者终将悲伤自己,生者终将活出自己。无论如何,生死都难以代替。甚至生者对死者表现出的悲伤,也只是为生的可能抱更多期待。

2008年后,伴随着情绪起伏,房价在生长,城市在膨胀,只要是活着的人,都还是向前走,往前看,不回头。记得汶川地震后的头几年,人们都好像刻意回避这件事情,好像它从来没发生,从来不存在。虽然,媒体们不停的报道灾区重建的进程,但内心重建的过程,却依旧会漫长。

一个亲人的逝去,过完“三周年”基本上算是悲伤的终结,就算未来有再多的祭奠,但已经认定事实,不再会感到切肤之痛。而灾难中的逝者们,似乎除却代表死亡,更代表不确定的死亡来临。他(她)们的死亡不仅归于他(她)们自己,更归于大难不死的生者。而这种穿透时间的能力,往往可以越过10年,甚至穿透100年。

对于今天的我们,回看这10年,“汶川地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或许,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对于“生的思考”,或许,都有同样的结论。甚至,对于生者而言,“生活的焦虑”远比“灾难的记忆”更策动人心。

作为灾难,从发生的一刻起,它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页。而作为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却是流动的历史,他(她)们有欢乐,也有眼泪;有欲望,也有悲悯;他(她)们希望自己活得更好,不枉此生,可这些对于那些灾难中的逝者而言,或许在灾难之前,也有同样的渴求。

不得不承认,比起灾难的记忆,生活的焦虑更让人难以拭去。人们一边感慨灾难中的救助精神、爱情之伟、亲情之痛,但却依旧难以说服自己,在生活中做一个宽容和善的人。这种前后悖论的人性艰涩,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要反思的问题。

而“汶川地震”确实在淡化,而这份淡化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实体的重建,更来自人类对苦难的遗忘惯性。刘再复说:“关怀天下,对于一部分人是关怀权力,对于另一部分人是关怀苍生”。而对于更多人来讲,他(她)们更关乎自身的未来,这没有错,也不是更好的模样,但这就是汶川地震10周年后,生活的真面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5-1-22 18:05 , Processed in 0.427754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