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2038|回复: 0

袁璐:京东方缘何伟大?——读《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8-4 22: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璐:京东方缘何伟大?——读《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有感


      【本文是路风教授写的《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的读书笔记。《光变》是一本详细介绍国有企业京东方从建国后建立一直到今天发展历程的书,从书中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如何自立自强,成长成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支撑民族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栋梁。路风教授写的也很好,功底很深。不过就是书很厚,发展脉络很多,啃起来比较花时间。只有比较有耐心而且十分关心国有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同学可能才能通读此书。此文是袁璐读完后写的心得,授权鹏友圈1982 微信首发,与大家分享,并推荐此书。】

      这段时间“京东方”频频上头条。其中有两条新闻比较重要,一条是说京东方面板出货量超越韩国LG成为行业老大。还有一条是说京东方或将为苹果供应OLED屏。这两条新闻蕴藏的信息量很大。液晶显示行业是高强度投资行业,出货量大意味着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压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而为苹果供应屏幕则意味着京东方生产的屏幕品质是顶尖的。注意,这里京东方将可能为苹果供应的是OLED屏而不是TFT-LCD屏,OLED显示技术曾是是三星和LG为摆脱京东方的追赶而使出的“杀手锏”技术,其也一直在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如今这样的优势也将消失。综合起来可以说明,京东方已经成为液晶显示领域的领导者。

      不过大部分消费者对京东方并不熟悉,原因有两个,一是就液晶产业而言,京东方所在的位置并非产业链的终端,不直接面向消费者,所以它不如小米、华为和创维等企业名气大;二是虽然京东方从2009年就开始成为可以影响产业格局的“一方诸侯”,但一直是追赶者的身份,成为行业领头羊是这两年的事情。

      京东方的崛起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京东方成为了业内老大,更重要的,是京东方掌握了核心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产业人才。这一点非常关键。为什么这么说?中国彩电工业的历史就可以作一个很好的说明。中国花了20年的时间把彩电工业做成了世界老大,但生产彩电的企业除了彩虹集团以外,基本上都是合资企业。当液晶显示风暴来临的时候,外资发现CRT(显像管技术)没钱赚了,不在新技术上做任何改变和突破,而是立马撤资,把风险(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全部留给中国。这些彩电企业中,唯一寻求改变的只有不合资的彩虹。可能你会问,既然外资不在技术改变上努力,为什么这些合资企业的中方也不努力?答案是,外资不让你努力。因为核心技术在外资那里,他们就有话语权,他们不允许中方独立成立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里,从上到下都有一种思维,就是认为外国的技术就是先进的,就要引进,要学习。这一点没什么问题,但后面还有一点,就是自己的就是落后的,应该抛弃。要命的就是“抛弃”两个字。不可否认,外国在许多技术上领先中国,应该引进和学习,但引进和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要将外国技术加以消化和吸收,然后进行自主创新。但把自己的技术丢了,相当于把消化吸收的平台都丢了,拿什么消化?就这好比大学学微积分,如果没有高中的知识基础,拿什么学?曾经有一句口号,叫以市场换技术,意思是市场有了,技术自动就能掌握了,所以成立合资企业就能学到技术。但事实呢?事实是合资企业中中方只负责组装产品,技术上的事情根本插不上手。

      在这一点上,中国是吃了亏的。除了彩电工业外,还有一个典型就是中国汽车工业。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是能造汽车的,比如红旗和上海。但当时的领导认为,中国汽车油耗大、速度慢、不可靠,于是勒令中国汽车企业停产,以后汽车全部进口。结果如何?中国汽车企业在20多年的时间里都无力自己开发一款车。直到这几年因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努力,如吉利、比亚迪和奇瑞等,情况才开始发生改变。

      京东方有过合资的经历,知道合资企业的深浅。反复权衡利弊后,京东方决定以并购的方式进入TFT-LCD领域,而这个千载难逢机会,来源于韩国五大寡头集团之一——现代。

      现在我们说韩国TFT-LCD产业巨头都说韩国“双雄”——LG和三星,但其实在韩国液晶产业起步早期,现代公司也建立了液晶面板生产线。但现代产线建成时间比三星和LG晚了整整一年,结果再也没有跟上两者的步伐。到了21世纪初,现代因为财务危机,又碰上了液晶产业低潮,因此急于出售液晶业务。相比三星、LG以及日本企业拥有的4代以上产线,现代只有2代线和3.5代线,这些走在前面的企业看不上现代的低世代产线,所以不会买。真正想买的除了京东方以外,还有台湾郭台铭的鸿海集团,而且很有实力,但台湾已经有了5家面板企业,因此,对于要不要进入液晶领域,郭台铭在犹豫。最终,京东方看准机会,果断出手拿下现代液晶业务。

      对于京东方这种有志于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来说,并购解决了京东方进入TFT-LCD领域面临的技术来源、专利障碍、起步市场和核心技术人员等战略问题,但相比合资和引进产线两种方式,并购的风险也是最大的。这是因为,TFT-LCD领域是高强度投资领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决定了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决定了技术进步的速度,而技术进步的速度又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这意味着,京东方必须在资金和市场竞争允许的时间内消化吸收并购得来的技术,并实现扩张,否则就将淘汰出局。

      引进产线和合资不存在技术学习问题,也就不存在研发投入的问题。京东方于是决定立即在北京建设5代线。为什么要建新产线?一是追赶领先者,此时日本已有4代线,三星和LG则有5代线并且正筹划6代线,若只是守着收购来的两条低世代生产线,未来将毫无竞争力;二是建线的过程就是京东方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因为技术还在韩方技术人员手里,如果中方人员不掌握,那么技术上仍要仰人鼻息。但京东方走的不是合资路线,所以在建线时京东方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中国员工也因此有很多的学习机会,而京东方也要求中国员工要进行高强度、系统化的学习。

      后来事实证明,正是北京5代线的建立过程,使京东方拥有了大批骨干人才,为其后期大规模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有统计数据表明,京东方现有骨干,大部分都有5代线建线经历。

      京东方后续扩张的故事过程非常曲折,先是经历了液晶周期性回暖实现短暂盈利后,扩张计划因媒体质疑国有资产流失而“流产”,随后液晶产业又进入低潮,企业陷入长时间亏损,京东方一度要出售资产来获得现金,以减轻财务危机。最困难的时候,用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的话说:“意志不坚定一点也就跳楼了”。但无论如何,京东方以5代线为平台的高强度、系统性、攻击性的技术学习得以进行,这是京东方后续扩张成功的根本原因。

      对于京东方,如今有一种说法,说京东方之所以能够崛起,基本上是靠政府在其背后站台,国有企业嘛。不可否认,政府在京东方进入TFT-LCD领域初期以及后续扩张中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例如国家开发银行、产线所在地的各级政府等,但若据此就把功劳全部归于政府,是经不起推敲的。一方面,在京东方进入TFT-LCD领域时,国内普遍的做法是走合资路线,政府也倾向于引进,京东方走自主掌握技术的做法是另类。对于TFT-LCD这样的高技术、高风险领域,不仅京东方人很陌生,整个中国都很陌生,在这样的条件下,敢于做出这样的决策,靠的不是理性计算,而是信念和勇气支撑的结果。另一方面,和上游资源型企业不同的是,TFT-LCD产业是全球性、高度竞争性的产业,对于处在这个产业的企业来说,要么进入领先者行列,要么淘汰出局,没有中间态。所以对于京东方来说,必须随时面对高度变化的技术和市场,每天都必须为保持和扩大自身优势殚精竭虑。事实上,正是京东方人的努力,才使中国的液晶显示的下游产业(如彩电工业)不在受“卡脖子”之苦,并影响和改变了这一产业的格局。因此,在分析京东方成功的原因时,必须看到京东方人的艰苦奋斗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和大多数人想象中不同的是,京东方进入TFT-LCD领域时不是财大气粗,而只不过是渡过了生存危机但没有主营业务的边缘企业。那么,京东方为什么要进入TFT-LCD领域?用内部人员的话来说就是,日子已经过得不错了,为什么又要去冒倒闭的风险?如果说是为了赚钱,那么京东方应该去搞房地产或者其他来钱快的业务,而事实上这是高概率事件:在京东方厂区所在地酒仙桥这个曾经聚集了10来家骨干企业的中国电子工业基地,依靠产品和技术而成长为行业领先者的只有京东方一家。

      但是,京东方没有选择去过更容易的生活,而是在1990年代末决定重新进入高技术工业,并在经过数年的尝试之后进入了TFT-LCD 。从赚钱的角度看,京东方选择了一条比从事任何其他业务都要难得多的道路。所以由此经历了在这个工业中的所有磨难。但也正是因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京东方成为自1950年代半导体革命以来,在电子核心元器件工业中能够影响全球市场格局的第一个中国企业。

      只有把京东方置于全纵深的历史脉络时,我们才可以看出,她在世纪之交做出进入TFT-LCD工业的决策时,其首要的原因不是出于什么战略。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在寻找新工业领域的尝试中,京东方的战略经历过多次变化、其中有的基至是根本性的变化,从中很难看出有什么连续性。但如果追寻这些变化背后的力量,就可以发现京东方的领导者在不同时期里具有始终未变的信条。第一,坚持把高技术工业作为主业,而且一定要掌握技术。第二,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市场竞争中寻求企业的未来。因此,京东方的决策首先是一种对“命运”的选择,而战略不过是选择了“命运”之后如何去做的问题。

      如今社会各界都在宣传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成就,而对改革开放前的成果则介绍甚少,于是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就形成了一种印象: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果,都是因为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就只有经济停滞、贫困和阶级斗争。但从京东方以及中国其他高技术工业的崛起过程来看,这种看法是过分简单的。以中国核电工业为例:中国核动力技术研究起步于1958年,研究队伍在北京组建,1970年在大西南开发出第一代核潜艇动力堆,1980年继美苏之后建成了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后来中国开发新一代核潜艇依靠的也是这支力量。但就是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却两度几乎被抛弃在四川的深谷里,后一次是在21世纪初,中国再度依靠引进来发展核电,而完全弃自己的技术不用。但后来从美国西屋公司购买的设施问题频发,这支队伍才再次被委以重任。

      如今,中国核电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国门的一张名片。回头看中国核电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掌握了核心技术,而其中的关键又是有中国前30年研发的技术底子。有了这个底子,才可能在技术上不受制于人。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国的大飞机制造业。中国用10年时间自主开发的大飞机——运10,于1980年试飞成功。但受“引进”政策的影响,运10被迫下马。结果怎么样?中国要用8亿件衬衫换一件客机。2007年,国务院决定重启大飞机项项目,压倒反对声音的力量来自一个事实——中国有过运10。也正是因为有运10就有技术底子,中国才可能用如此短的时间开发出C919。

      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关系是什么?答案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前30年建立的工业体系构成改革开放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知识和经验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中国经济不会腾飞,外资不会大量流入。中国近几十年来出现的重大技术突破,也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在前30年奠定的工业能力基础上来。也正是这30年,塑造了中国工业精神,它们发生大西南的山谷里,发生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发生在北京上海的高技术企业里,这种工业精神的核心,就是自立自强。

      回到京东方的故事。今天无论从何种利益角度看,京东方进入TFT-LCD领域的选择在当时的条件下都令人难以理解——没有任何国家政策要求或鼓励它这么做,也没有可预期的高利润可以诱使它这么做,但如果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一切就变得容易理解,甚至理所当然,那就是——京东方人是中国工业精神的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5-1-22 17:58 , Processed in 0.450639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