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117|回复: 0

后沙月光:特朗普坚决解密肯尼迪遇刺案“最后内幕”,...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7-11-6 14: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有权禁止公布前总统肯尼迪1963年遇刺事件的相关调查资料。

  但他在10月21日上午的推特上声称,他打算将这批资料公之与众。

  当时负责事件调查的沃伦委员会,提交了调查报告与相关材料。根据1964年政策,这些资料将被封存至2039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达八十万页的绝大多数材料都已经公布,剩下最后一部份,被称为“最后内幕”。

  就算公布,也无法给出肯尼迪刺杀案的结论,真正的内幕早已清理干净,最后一批材料可能涉及美国与其它国家关系,还有情报收集渠道的泄露。

  特朗普跟前几位美国总统不一样,他特别热衷于将此事全部公开,而美国情报机构在特朗普上台后,两者关系紧张,特朗普动机应当出于想向情报部门施压。

  如果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作为总统特朗普是有权知道这些机密报告的。

  还有一种可能,特朗普是不是对自己的安全有顾虑?以此来敲山震虎。

  肯尼迪案遇刺是个悬案,在50多年时间内,演变成了社会连续剧,原本的面目越来越模糊,奇思异想越来越大胆。

  不妨回到当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并不仅仅是谋杀当天行凶过程,而是国际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反常做法。

  一,苏联的反应

  1963年11月22日,最早向莫斯科发急电确认肯尼迪遇刺的是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电报很短,说了两件事:

  一,肯尼迪总统在德州达拉斯遇刺,抢救无效身亡。

  二,林登.约翰逊将成为新总统。

  多勃雷宁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他正在华盛顿的一家牙医诊所,当时牙医正在给躺椅上的他看牙病,隔壁收音机音乐忽然停止。

  反复有个有激动的声音提到肯尼迪名字,多勃雷宁出于职业敏感,请医生去隔壁听清楚。

  医生返回时,相当冷静地说:总统被暗杀,现在请你张开嘴。

  多勃雷宁根本顾不上牙齿,跳下躺椅就跟守在门口的警卫,司机向大使馆急冲而去。

  莫斯科当然也收到新闻,但只有驻美大使的报告才是正式程序开始。

  多勃雷宁最怕的是苏联跟这事有关,古巴导弹危机前,他就被蒙在鼓里一次,这次他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理由。

  美国舆论紧张到什么程度?他们说这名牙医冷静得像一名老特工,嗯,肯定在跟多勃雷宁以看病理由接头。

  第二天,“凶手”奥斯瓦尔德落网,美国舆论说他曾去过莫斯科,并与一位俄罗斯女人结婚,他本人又是“公平对待古巴委员会”重要成员,这是最初的美国舆论导向。

  克里姆林宫怀疑美国会怀疑自己参与了此事,而美国则怀疑苏联会怀疑自己在怀疑苏联。这是个高级心理游戏,双方都有恐惧,而媒体的渲染又加深了这种恐惧。

  多勃雷宁随后召来使馆中的克格勃负责人(苏联驻外使馆一般是两条线,大使和情报头子只是表面上的上下级关系),他向大使保证百分之百跟奥斯瓦尔德没有任何联系。

  奥斯瓦尔德的确来过苏联,第一次住在明斯克,克格勃对他很有兴趣,但因此人过于平庸,缺乏教养,就放弃了吸收工作。

  奥斯瓦尔德本人在无线电厂工作时,也被视为无用之辈,在射击俱乐部中永远是最后一名,又爱跟人吵架。这是克格勃对他的评价。

  他1962年7月回到了美国,妻子是苏联女子,名叫玛利亚.普鲁斯科娃,有一个女儿。1963年3月,这对夫妇又提出要回苏联探亲。

  苏联拒绝了他们的签证申请,因为苏联知道美国FBI也在调查这个人跟苏联的关系,列为被监控人员之一。

  肯尼迪遇刺,他又是“凶手”,苏联心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苏联外交部从克格勃手里拿到所有与奥斯瓦尔德通信,委托大使将复印件交给美国国务院,以示清白。

  复印件是多勃雷宁亲手交给国务卿腊斯克,美国对苏联的积极帮助表示感谢,腊斯克问大使,这些复印件是否可以交给以大法官沃伦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多勃雷宁表示莫斯科请国务卿自己决定。

  对腊斯克来说,肯尼迪已经跟他没有多少关系,他最重要两件事:
一,保持美国对外关系稳定,避免美苏关系受到过份冲击。

  二,理顺与约翰逊总统的工作关系

  临时接位的约翰逊则着手准备1964年大选,整个白宫士气低迷,各忙各事,实际调查就是FBI局长胡佛一手遮天。

  11月25日就举行了肯尼迪葬礼,苏联派米高扬前往华盛顿吊唁。

  各国代表依次向杰奎琳.肯尼迪表示慰问,当米高扬和多勃雷宁跟她握手并转达赫鲁晓夫哀悼时,杰奎琳哭了起来,说当天上午肯尼迪还在跟她聊与苏联的关系,她说总统很少跟她聊政治话题,她相信美苏关系会继续和平向前发展。

  葬礼之后,杰奎琳给赫鲁晓夫写了一封亲笔信,主要是重申亡夫对美苏关系的期望,苏共政治局传阅了该信。

  莫斯科当时为了应对最困难局面,准备了一份绝密报告,一旦美国官方指控苏联,那么就抛出报告,苏联的结论:这是一场美国国内政治谋杀,有人想上台。

  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美苏在这件事上,从一开始的舆论条件反射,制造紧张和恐惧后,迅速淡化了对苏联怀疑,美方将案件控制在国内范围。

  美国政府的反常

  当肯尼迪被枪杀于达拉斯市迪利广场的埃尔姆街,与其说是暗杀,不如说是像一次公开行刑:观众有数万名,近距离准确击毙(头部),地处闹市区,中午12点30分,死者是美国最有权势的人。

  这种气氛是很诡异的,它会压在今后许多美国政治人物心中,而老百姓只是看到一次暗杀。

  美国主要说法是现场有两名枪手(美国法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结论:至少有两个不同位置的射击点。):
奥斯瓦尔德在教科书仓库大楼六层射击。
另一名在篱笆拐角处射击。
使用的都是步枪。

  六楼窗户视角极好,它拥有两个射击角度,一个是车队过来的休斯顿大街,一个是车队离去的埃尔姆大街。而这个黄金射点,却没有警卫事前控制。

  篱笆离车队最近直线距离只有十米左右,扔只鞋都能砸中肯尼迪,但篱笆太稀,根本无法藏人。美国官方否认了这一“隐形枪手”的存在。

  案发后,不到一小时,巡警彼特就追上了奥斯瓦尔德,但被他射杀,两小时后奥斯瓦尔德在影院中被抓。

  47小时后,奥斯瓦尔德在转移到其它监狱时,在走进地下车库后被鲁比(夜总会老板)射杀,奥斯瓦尔德死前从没认过罪。不久,鲁比死于癌症。

  好像一部好莱坞剧本,不断有人被杀,真凶却毫无头绪,而且想像力远比好莱坞编剧丰富。

  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官方做法异常,这些是无法掩盖的:

  一,根据美国联邦法律,案子司法管辖权在德州,首先应当让德州警方侦办,由当地司法审判。约翰逊却命令FBI接管,到底是新总统不信任德州警方还是胡佛要求这么做?

  二,遗体之争,当地警方曾拒绝在尸检未完成时由FBI带走遗体,但约翰逊支持FIB。

  三,审讯时,当奥斯瓦尔德面对德州审讯专家弗尼茨,情绪还算稳定,对话正常。FBI特工进来问话,把奥斯瓦尔德激怒,审讯中断。

  四,转移奥斯瓦尔德,警方原先的转移方案被否决,向媒体公开,并改为周日白天进行。

  五,达拉斯警局局长杰西.卡瑞在记者面前报怨过FBI一直在监控奥斯瓦尔德,但在总统来达拉斯时,却不通报。监控这一点跟克格勃情报是相符的,但FIB局长胡佛要求卡瑞收回不当言论。

  六,总统死后三小时,白宫要员纷纷急着飞回首都,约翰逊急得坚持在空军一号上宣誓接任美国总统,现让飞机起飞。

  这些是美国关注者多年来对案情基本分析,结论是胡佛与约翰逊联手制造了政治谋杀。但我还想说说另一方面。

  以色列与肯尼迪的矛盾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都极力想推动《核禁试条约》,以达到四国垄断目的。

  1961年1月肯尼迪上台,9月25日,他在联大讲话中认为人类的职责是铲除核武器。

  所谓铲除就是在四大国之外,不应再出现别的核国家。但是根据美国国防部报告,十年后将可能出现八个核国家。

  肯尼迪问即将离职的国务卿赫托,哪些国家最有可能短期内拥有核武器。赫托给出的答案是:以色列和印度。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以色列,印度根据情报尚没有拥核决心。

  以色列正常的话会在1963年拥有一座年产200磅武器级钚的大型核反应堆。

  从肯尼迪角度看:

  一,如果以色列拥核,苏联可能在中东部署核武器。

  二,他上台时的政策就是制止核扩散。

  1961年2月1日,肯尼迪召见驻以色列前大使里德,询问以色列核进展,里德认为以色列摩迪纳核反应堆事实存在,美国可以接受它和平性质保证。但一定要进行严格核查,因为这事连以色列外长梅厄都未必知道,说明里面有问题。

  2月份中旬,肯尼迪施压本古里安总理,要求参观(核查)摩迪纳基地,但被本古里安拒绝,理由是以色列国内政局不稳。

  在肯尼迪再次施压后,以色列采取了拖延手法,经过美以多次交锋,5月17日,美国专家斯特布勒和克罗奇组成的参观团来到以色列,但以色列拖到20日才对他们开放基地。

  以色列从材料到控制窒全部造假,但因为是“参观”性质,美国专家无法取得真凭实据,得出了以色列在进行和平利用核能的报告。

  如果肯尼迪睁一眼,闭一眼的话,这事也就过去了。

  5月30日,本古里安访美,双方强调美以关系,而搁置了核问题。肯尼迪当时顾忌到犹太人将来的选票。

  1962年,以色列加速核武器开发进展,肯尼迪在年底向梅厄外长表示美国承诺给以色列核保护,并暗示以色列放弃核武计划。

  私下肯尼迪要求情报部门加紧收集以色列核情报,还指示国务院制订遏止以色列核计划方案。

  5月5日,肯尼迪以文件形式要本古里安同意,美国对摩迪纳基地进行一年两次核检查,不再使用参观一词。

  本古里安反将肯尼迪一军,他希望美国不要将目光盯在以色列核开发上,而是应注重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威胁。

  7月5日,肯尼迪再次要求以色列同意更严格核查,美国有权进入以色列核基地所有区域,检查时间必须保证充分,并威胁说:如果美国得不到可靠回应,那么美国的安全承诺和支持将面临重大危险。

  说白了就是以色列再偷偷搞核武,美国将撤销援助。

  以色列新总理埃什科尔认为肯尼迪不尊重以色列主权,但他比本古里安圆滑得多,拖延战术运用得更成功。

  而美国跟苏联,英国,法国在急于达成协议,垄断全球核武器地位。这使得以色列认为美国在跟苏联联手压制以色列。

  肯尼迪在常规武器上尽力满足以色列人,正是在他任上,美国开始对以色列出口“霍克”导弹等先进武器。

  但在核问题肯尼迪始终认为以色列拥核不符合美国利益,极力压制。而以色列又不敢跟美国摊牌闹翻。

  除了运用犹太游说集团向美国国会施加影响外,本古里安自己用苦肉计辞职下台,把核查一事移交给下任总理才能什科尔,为以色列核开发赢得时间。

  基本上来说,美以关于核问题,双方处于斗而不破状态,但以色列面临压力非常之大,失去美援和保护是不可承受的后果,这种可能性必须完全消解。

  约翰逊上台后,对以色列核政策保持宽松状态,美以关系迅速提升,美国将目光盯向了中国。

  7月,美国国务院从日本和韩国使馆监测的电文中判断,中国有可能在1965年初进行核试验。

  以色列的核计划则在悄然展开,并在八十年代初试爆成功。

  肯尼迪被暗杀,以色列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无论如何,用精神病人和极端分子来解释暗杀行为,是无法成立的,这肯定是一起精心策划,有组织实施的完美行动,最可怕的是调查者本身就可能就是犯罪者。

  不过这也符合美国在国际上的一惯风格,行凶者又是审判者。

  特朗普坚决想把“内幕”都给爆了,祝特朗普好运吧,希望他平平安安结束任期,大踏步地将美国带进坑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2-23 12:33 , Processed in 0.410507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