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2126|回复: 0

孙锡良:庙里庙外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9-3-2 16: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我在村里没看到有庙,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慢慢有土地庙立起来。说是庙,那是从信众角度看,其实也就一间与人等高的小土房,里面放置了一尊土地神,面积大约五平左右,没有僧人,神龛上放一盏菜油灯,定期由村里的热心人来添油。

  有了庙,村民便要拜,尤其是春节,香火十分旺盛。父亲是民国初人,比较信神,每次烧香,总要求我陪他一起去,这自然不能拒绝。于我而言,心里有抵触,行动上却没有反抗,村里人都去,并且大家都认为很灵验,我其实也怀有部分“信则有”的想法。每次去拜庙,父亲都要挤点钱出来买几寸红绸布,然后让堂伯父写上“有求必应”四个字,署上我兄弟二人的名字,烧香跪拜之后,便把红绸布挂在神龛上。

  后来,我跳出农村到湖南读书,等到放寒假回家,父亲对我的要求更高了,腊月28左右,会让我给土地庙送对联,说是感恩土地神保佑我上了大学。那么多烧香叩拜的人并不是都能上大学,几十几百万的人能上大学未必都拜了神,为何我的升学就是神力而助?到了那个阶段,我当然知道这是唯心主义说法,事在人为,岂有天助?但是,我并不想拒绝老父,因为他是虔诚的,我的行动就是他对神的还愿,他幸福,不就是神对我的帮助么?第一次,我送的对联是:庙里无僧风扫地,堂前有佛月为灯。横批:有求必应。第二年,我又送了一副对联:土地生财宜修庙,村民致富要烧香。横批:佛光高照。再后来,听说村庙有了专人照管,也就用不着我送对联了。回想过去,自己真是无知而又无畏,既屈了神,又曲了己。

  为何突然让我想起寺庙的事?因为前些时候朋友发了个电视节目给我看,讲的是山东和云南两地寺庙承包赚钱的事,名山一庙,最低承包价达到100万,最高达到780万,令人咋舌!再进一步了解,发现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情况,佛家净地,受污染的程度实在不浅。经这么一触动,还让我想起了几次自己的亲身经历。

  中国有句老话叫“自古名山僧占多”,说的是名山必有名寺,名寺必有高僧。然而,到了今朝,恐怕不只是名山被僧占,有山就有庙,有景多有庙,无庙已不成景。去年,我跟朋友一起去山西某地旅游,看完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之后,朋友要求去对面的庙里走走。进得庙里,先由一小僧带着进殿,本以为看看就好,但僧人带着我们又进了侧边一个厢房,说是免费抽个签。我们都没有抗拒,各自就位,分别抽签,不到两分钟,我的签运便讲完了。之后,解签者说让我出钱对刚才签里的一些不足处烧香化解,我说不必要。这么一讲,场面就立变,本想等等朋友,但解签大师要求我立即出去。佛家净地,我也不敢造次,随即走到大庙院子里等朋友。然而,这也不行,又一僧人上来让我离开,说佛地不让等人。没办法,我就只得独自出了庙,走到离庙门若五十米的小亭子里等候,进得亭里,便看见有位下肢全缺的残疾人趴在那里讨钱,给了他十元钱,然后就干等着,大约过了十五分钟,二位朋友出来了,都笑称自己花了钱消了灾。

  再往前两年,我也是跟朋友去某佛教名山,那座山上,既有藏传佛教,又有汉地佛教,和尚跟喇嘛共处。上得山去,先是闲逛,一路所见让我非常感动,不少修行者沿途行跪拜仪式,有的是瘦削如材,有的是须眉老者,有的是白发老妇,有的是行囊僧人,个个满脸虔诚,人人背肩负重。他们内心有信仰,他们身体里装着佛陀,苦身即是消恶,至诚就是修行。

  第二天一早,去参观各庙,心本无所依,自然不敢向佛。不过,一旦身临其境,心便无形中被罩住,无论你是否信仰,无论你唯心与唯物,意念真是具有绝对的传导性,在檀香缈缈、佛音绕梁的肃穆庙宇中,你会潜意识地与诸神同在,你会保持着对他人信仰的尊重,这大概就是宗教力量之所在吧!时近中午,抵达喇嘛庙,先前看到的跪拜式在这里就更为普遍。然而,与这一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喇嘛们的表现大出我意料之外,除一位大喇嘛在殿内接待轮转的人,收着开光的串珠钱,旁边当然也少不了功德箱,其他的年轻喇嘛们都在殿前的大树脚下乘凉玩手机、说笑并打闹,行跪拜式的信众就在他们眼前。对于这帮喇嘛,本俗人虽不敢妄论其修为深浅,但与那些跪拜信众相比,在灵魂境界上大概是有距离的。

  无论是寺庙承包的不和谐新闻,还是我亲历亲见,抑或是去年曝出的学诚法师丑闻,那都是庙内之事,未必代表佛界修行者大众。承包者不一定是修佛者,被承包的寺庙里面坐着的也不见得是僧人,我之所见,你之所见,不过数万庙宇一毫,花和尚和酒肉僧每朝每代都有,不足为怪。但佛教教化人几千年不绝于中华,必有其超越俗界的道理。学诚虽违佛,不能代表全体法师类同。观音如是力,不过损一毫。几千万甚至是上亿佛教信仰者,有居寺庙的,有在家的,庙里之人不必高于庙外之人,在家人未必不如出家人,法师未必高于有修为的俗家弟子。

  佛学大师经常还会这样开导俗人: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看似佛语,实则做人之道。无论在家人还是普通俗人,最终都是为了做一个正常社会人,他们常不如出家人一般有修为造诣,但若降低要求,洁净如玉的俗人当然也可称佛家,偶尔情况下,庙里僧人还未必就能超越庙外俗人。学诚法师,于佛学造诣而言,不可谓不高深,不可谓不上乘,然而,恶劣的性侵事件和巨额资金去向不明事件让其所有的文字修为沉降于泥淖之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很多时候,我经常把高校也看着是寺庙,到这里来的年轻人也是为修行而来,这里面的老师就是和尚,教授就是大和尚或法师,校长可能就是方丈。进佛庙的人多为修心,进学庙的多是修业,修心的有失败,修业的未必都能成功。从社会视角看,面子上,敬僧人和敬老师是一般模样,心地里,骂和尚跟骂老师的声音恐怕也旗鼓相当。学业讲因材施教,佛道其实也讲因材施教,缺失悟性,看到了罗汉果,也只能当作硬顽石,大家去探庙,人山人海,嬉闹如潮,除非大师法力无边,否则,岂能导引那么多的木头?学校也一样,一间大教室,坐上一百多人,无论方丈还是法师,都很难识辨谁是果而谁是石。

  做人,行事,修身,养性,大多情况下,恐怕不必过多强求他人,庙外之人做好庙外之事,尽可能不要关注庙内之事,佛显灵,有佛处理,佛不灵,空增烦恼。俗人入庙拜佛,那个“佛”未必是坐在庙堂上的那尊或几尊菩萨,泥菩萨应该只是神的实物替身,佛,当然也不是和尚或法师,活僧也许只能代替神来告诉你如何修行以实现佛常在心。少数商业化浓厚的庙宇里,和尚对佛经参悟能力反倒不如民间学者或信众。有庙联就曾这样写道:座上菩萨,全是朽木污泥,有何灵验?堂中信士,不必烧香化钱,空费精神。所以,要到庙里去的人,不要见着僧人就给予过高期望,花大钱求点化就更不必了。如今政府对宗教支持力度不小,若不是受到特别有感的教化,不必以捐钱折抵修行。有些生意人去庙里求财,找个心里暗示当然可以,但真不要以为财神庙有财神,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朝也拜,晚也拜,叫神为难。

  不少观众看了电视中以庙谋财的节目后非常愤怒,尤其是对那帮假和尚咬牙切齿。大可不必了!你怒了,又是显得你胸怀不够,修为不深。大家不妨去杭州灵隐寺看看,那里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笑,笑开天下几多愁。

  本人,不信教,也不懂禅,无法理解庙里的高深,但我认为,那里绝不只是宗教信仰,还有历史文化,还有世俗人念与神界信仰的结合。信佛之人,应当记住:日常遵佛道,佛自开口笑;人世守身净,身自纵心游。不信佛的人,大可不必自寻烦恼,做好自己,也许就是最成功的佛道人生。对于庙里庙外,不妨作下联寄语读者:不念慈悲,庙里和尚打诳语;有心向善,凡尘居士面如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5-1-22 14:47 , Processed in 0.452922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