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418|回复: 0

李光满:这次是美国举全国之力!在三大高科技领域全面...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9-3-4 16: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贸易战尚未结束,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又趋白热化。美国政府在全球追杀华为5G通信技术的同时,特朗普又先后签署了“国家量子计划法案”和“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至此,美国在5G通信、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三大尖端科技领域对中国展开全面绞杀。

  2018年12月21日,特朗普签署美国国会提交的“国家量子计划法案”,使“国家量子计划”正式成为美国法律,为美国加速量子科技研发与应用、在量子技术领域夺取战略性领先优势提供立法保障、制定国家计划、进行国家投入。

  一个月之后的2019年2月11日,特朗普再次签署行政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以刺激和推动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入和发展。特朗普在声明中表示:“继续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对于维护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5G通信、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是当前全球高科技竞争的三大主战场,也是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竞争的主战场。5G通信、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代表了全球高科技研究与产业发展的三个方向,谁能够在这三个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占得先机,谁就将在未来高科技竞争中拥有主动权和主导地位,中美在这三大高科技领域竞争的结果不仅决定着两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更决定着在全球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战略地位。

  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美国行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论在5G通信领域,还是在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领域,美国动用的是国家力量,采取的是国家行动,由政府主导推动立法、规划、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产业推进,这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行为,也不是一个随意发展的企业行为,而是实实在在的政府行为,这才是关键。

  在量子技术方面,“美国量子技术法案”由美国国会众议院科学委员会从发起制定,核心内容是建立覆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探测、量子传感及相关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国家量子计划。具体分两方面,第一,建立国家量子计划的管理和执行机构,设立“国家量子协调办公室”、“量子信息科学小组委员会”和“国家量子计划咨询委员会”三个政府组织机构。第二,制定十年期国家量子行动计划,要求在2019-2023年(首个五年周期)期间对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能源部专门投入12.75亿美元用于落实计划。国家投资分别用于:一是安排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重点制定标准,每年获得8000万美元、5年获得总额为4亿美元的国家投入。二是安排国家科学基金会着重培养人才,该基金会每年获得5000万美元、五年获得总额为2.5亿美元的国家投入,要求基金会每年对高等教育机构和非盈利组织拨款,成立2-5个“量子研究和教育多学科中心”。三是安排能源部建设科研中心,该部每年获得1.25亿美元、五年获得总额为6.25亿美元的国家投入,要求能源部制定量子信息科学研究目标,每年建设2-5个国家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心,聚焦于量子信息论、量子物理学、量子计算科学、应用数学与算法开发、量子网络、量子传感与计量、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

  在人工智能(AI)领域,“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的基本框架是从研发、AI基础设施、AI管理、劳动力、以及国际参与等方面入手,推进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支持长期研究,并使美国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获得更多对联邦数据的访问权限、计算资源等。二是鼓励人工智能(AI)的变革性应用,同时不断改善成果。三是指导联邦机构帮助美国人获取人工智能(AI)相关的技能,并推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即STEM)教育,使美国人为未来的工作变换做好准备。四是指导监管机构为技术和工业部门的人工智能(AI)开发和使用制定准则。五是呼吁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制定适用于人工智能(AI)系统的技术与安全标准。六是通过创建一个能够支持美国研究和工业、同时确保关键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的国际环境,保护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优势。除此之外,该计划还强调人工智能(AI)技术以及美国确保在此领域领先地位的重要性,指示联邦机构将人工智能(AI)作为投入重点,政府为人工智能(AI)发展增加新的拨款和资源以及为此制定时间表和目标将会在未来6个月内公布。

  在5G通信领域,美国对中国5G通信技术的追杀十分激烈。首先是对中国中兴公司实施禁运,逼迫中兴接受美国条件和罚款。二是禁止华为5G产品和智能手机进入美国市场。三是通过“五眼联盟”及其它盟友,以危害国家安全名义在全球追杀华为5G技术和产品。2月24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商务部、国防部、国务院分别组成几个代表团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对华为展开“巴塞罗那之战”,试图说服国际行业组织和各国电信运营商将华为从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中排除出去。四是采取流氓手段,与加拿大政府合谋绑架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最近加拿大司法部决定启动把孟晚舟引渡到美国受审的程序。

  美国举全国之力组织科技攻关行动有过成功的选例。2003年美国总统签署的“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与发展法案”,这一方案后来成为美国长期的国家计划。该法案实施后,美国成立纳米研究中心近百个,获得认可专利数量1多万个,推动了纳米技术在国防、医药、环保及能源等方面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国防及经济效益。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法案”参照了“国家纳米技术计划”的组织架构及实施方式,表明美国已准备举全国之力、通过长期稳定的政府投资抢占量子技术这一高科技战略高地。

  我们从特朗普签署的“美国量子计划法案”和“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基本框架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到底想做什么。第一,美国要以政府的力量全力支持量子技术及产业和人工智能(AI)技术及产业发展。第二,美国政府将优先向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领域投资,推动其技术和产业发展。第三,美国政府将为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发展提供联邦政府更多资源。第四,全力支持美国在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领域制定准则和技术与安全标准。第五,全方位培养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方面的人才。第六,加快推进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产业发展。第七,创造良好的全球环境以便于美国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保持长期领先优势。

  奇怪的是,美国一方面以国家力量,举全国之力,采取政府行动,加快推进5G通信、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发展,另一方面却无端指责和封杀中国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并在全球绞杀“中国制造2025”,在对华贸易战中首先打击“中国制造2025”中规划的十大前沿技术和产业。2018年5月,美国对中国提出了一份贸易谈判的“条件清单”,其内容就包括要求中国政府不得再对“中国制造2025”给予任何政府支持,其目的就是要中国放弃发展“中国制造2025”。2018年11月1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根据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列出的出口管制清单中的十四类代表性的新兴技术全都是“中国制造2025”中所列技术。美国搞的是“只许州官放手,不许百姓点灯”,一时间,从美国到中国国内的舆论对“中国制造2015”的讨伐和鞭挞声不断。令人奇怪和不安的是,从此之后,受到美国政府反对和打击的“中国制造2025”不再见诸于中国媒体和网络,真的就销声匿迹了。为什么美国可以光明正大在地去搞产业法案、产业规划、政府投入、国家行动,而中国却不敢去搞?

  当前中美之间所进行的贸易战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中美间在三大科技领域的竞争和搏杀才是真正影响两国国运的战争。美国的真正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贸易逆差和贸易失衡,而是为了彻底打垮中国高科技产业,中美贸易失衡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出现逆差甚至都是美国有意为之。而中美科技竞争才是中美竞争的核心和关键之所在。我相信,随着特朗普签署“美国量子计划法案”和“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美国将会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对中国5G技术和产业、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更多禁令,中国5G技术、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遭到美国更多攻击。

  当前全球产业和科技发展正在出现一种新趋势,即通过国家立法与规划以及政府投入,以国家行动推进高科技发展,抢占重大科技战略高地,实现对尖端技术的专利主导和战略控制,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都在走这条路,唯独中国搞科技规划和国家行动却受到了美国的强力抵制和无情打击。面对美国的战略绞杀和围堵,如果中国气馁害怕,主动放弃自己的成功经验,我们无法想像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

  中国必须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你搞你的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法案”和“美国人工智能(AI)倡议”,我搞我的“中国制造2025”,指望以绥靖妥协的方式换得敌人退让是不现实的。美国不仅要打击中国5G产业,不仅要打击中国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产业,更会不遗余力地全方位打击中国十大新兴战略产业,其目的就是要绞杀中国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使美国在高科技和高端造业能够保持对中国的一剑封喉态势,这都是基于美国利益,基于美国国家战略,基于美国社会共识的需要。

  比中美贸易战更惨烈的将是中美科技战,5G通信、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将是中美科技战的主战场,它将决定中美科技战的结局,也将决定中美两国的国运。美国已开始举全国之力,对中国采取国家行动,中国该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1-23 22:01 , Processed in 0.515110 second(s), 26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