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545|回复: 0

姬鹏:高校要求背书包:为何“仪式感”会被滥用?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9-3-7 22:1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媒体报道,近日,某高校开展“书包工程”,要求学生要背书包进课堂。据悉,有同学认为背书包是一种“仪式感”,也有同学觉得“不喜欢也不用强制背”。校方回应:“此举有利于学生端正态度”。对于这样的“书包工程”,如若只从“仪式感”层面出发,似乎显得“绝对正确”。

但是,我们将其上升到逻辑层面看,就觉得并不是那么回事儿。说到底,“书包”就是一种书本承载容器,背或者不背,背什么样子的书包,与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其实并不挂钩,这种较为简单的思辨逻辑,想必绝大多数人都能想通。但是,当“仪式感”的大旗拉起时,大多数人却会被裹挟其中,并且会不由自主的跟随入戏。

通常而言,在高校里不背书包的学生很普遍,因为,我们很清楚,大学课堂相较高中课堂,会显得相对宽松。随堂练习有时候也不会太多,因此,一些不打算考研的,不打算拿奖学金的学生,自然就会相对松散一些。基本上是一支笔,一本书,就对付一堂课。

总的来讲,多数大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想要依靠“仪式感”来拯救学习氛围,着实有些“异想天开”。说到底,不想学习,背上书包也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想学习,一本书,一支笔也完全足够。而这再一次实证,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意愿。

坦白讲,“仪式感”是一种“装样子”的美好表达,装的好确实可以走向积极。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仪式感”就是一种自嗨行为。它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是标的意义的一种标签。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把所谓的“仪式感”当作一种万能解药,认为“仪式感”能解决问题。

可事实上,我们很清楚“仪式感”并不解决问题。甚至,会让问题沉入海底,完全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有个刻板的逻辑,认为外表看起来像比真的像更重要。这种逻辑的驱使下,骗子们很容易利用“刻板印象”进行骗局设定。坦白讲,从逻辑机理上,这就是“仪式感”的致命之处。只不过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

从根本上讲,“仪式感”本身的意义,在于行使主体的意愿,“仪式感”本身对行使主体并不会产生太强烈的反作用力。只可惜,很多时候,人们会不自觉的被“仪式感”裹挟。就比如学习这件事情,有很多学生其实就是在强化“仪式感”,不管学会学不会,反正要表现的积极进取。

甚至,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对于仪式感强的人,会天然的宽容。就比如,同样考试不及格,那个平日里看起来努力的学生,会被认为发挥失常,而平日里完全不努力的学生,就会被批评的体无完肤。总之,仪式感重的好处,在于,容易赢得好感。

这种逻辑之下,也就容易理解,为何骗子们多半最会“操弄仪式感”。是因为,“仪式感”玩得越足,就越容易蛊惑人心。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常讲:“越是看起来像什么的,可能越不靠谱”。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早已被“刻板印象”淹没,因此“仪式感”的生命力才会如此强大。

毫无疑问,随性的仪式感是积极的,带有强制性的,裹挟性的仪式感自然是消极的。就比如“书包工程”这件小事儿,作为校方可能知道“关联性”并不绝对,但是还是作为一种新风尚进行提倡。不得不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带有裹挟性的统一行为,依然带有某种“刻奇”的意味。

作为大学生,我们常常强调,思维的练习比习题的练习更为重要。但是,当学校提出用“书包工程”的方式,引导学习氛围的时候,无论出发点如何积极,但思维层面的水平,就已经显得很不够格。我们常讲:“水平上不去,一切都是下品”。以这样的视角看待这种行为,似乎也毫不为过。

说到底,“背书包”和“学习好”不构成绝对逻辑关系。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期待,都难以改变这种事实。当然,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想象,还是缘于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期待,从心理学上讲,显然是一种自我慰藉的过程,并非真的可以那样实现理想。

不得不承认,“仪式感”被滥用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假装生活。在这个问题上,其实都不陌生,最典型的就是“生活打卡”。无论是坚持减肥,还是坚持阅读,很多人总是刻意的强调“拍照记录”,而非用心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种以仪式感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到最后就是被“人设绑架”。

每一个人极力的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无论是现实社交,还是虚拟社交。只是回到自己的壁垒里,很多人将瞬间垮塌,所谓的“仪式感”,很多时候就是一种疲累的“装腔作势”,没有人能永远支撑下去,用同一个姿势走向彼岸。所以,活得真实最重要。

因此,就“书包工程”来讲,虽然看起来善意可掬,但是,并不代表它的精髓里充满光亮。“仪式感”确实已经被滥用到极致,是该回到有血有肉的本真状态了。而这其中,最难克服的并不是行为上的瑕疵,而是思维层面的懒惰和糊涂。所以,从“书包工程”之梗开始,愿更多人能卸下伪装,回归本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2-22 00:26 , Processed in 0.436607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