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797|回复: 0

六神磊磊:你可能没读懂的金庸文学伟业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9-3-28 10: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聊一个反复被问到的话题:

  金庸写的武侠小说,究竟有啥价值,有多大价值?

  二十年前被叫做“四大俗”之一的他,对中国文学到底有什么贡献?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到底是什么水平?

  他有没有触摸到文学最高殿堂的光辉穹顶?

  这是老爷子生前特关心的话题。作为一个粉丝,我之前总想对他说:不要急,不要急。可现在他去世了,我却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呼喊。

  一、

  以“邪派武功”而想证大道,金庸注定艰难

  如果文学有鄙视链,那么武侠小说在鄙视链的底端,大概就比言情好一点。

  好出来的这“一点”,那也是占了题材的便宜——武侠里毕竟有一点子山水地理,有一点子唐诗宋词,有一点子历史文化,所以在观感上比言情高级些。

  所以,当1955年金庸开始写第一部武侠《书剑恩仇录》的时候,就已经入了“邪派”。根据他小说里的设定,邪派武功上手快、容易出头,却后劲不足,难以证大道。练武功最好要进名门正派,搞严肃文学,虽然出成果慢一点,但最终才能得窥大道,进军至境。

  直到今天,很多喜欢金庸的人仍然觉得心虚,很多力挺金庸的人都要借《水浒》、大仲马之类给自己壮胆。

  也正是因为这一鄙视链,连搞痞子文学的都可以看不起搞武侠小说的,就好像崆峒、点苍这样的门派也可以蔑视明教乌七八糟,如王朔说的:“港台作家的东西都是不入流的……”

  如果金庸一生只是专心办报,没有人敢这样叽叽歪歪。面对创办《明报》的巨擘,现在这一二渣渣媒体人哪里敢说三道四呢?他名片都丢掉你的。问题就在于金庸写了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的天然缺陷,的确伤害了金庸作品的文学性。或者反过来说,金庸写武侠也一样不能免俗,一样有很多不高级的东西。

  他曾经调侃过台湾武侠作者的俗套,说必定是一个“丰神俊朗”的少年侠士,父母为仇家杀害;必定许许多多女侠都爱上了他,其中必有一个风尘妖女;侠士一定会中了什么迷药,和一个女侠“铸成大错”;这少年侠士一定得到前代异人留赠的武功秘诀,遗书之中一定有“留赠有缘”四字,等等。

  话是不错,同行讽刺同行是最犀利的,但其实金庸自己也无法完全避免俗套。比如主人公跳崖摔不死,张无忌、段誉、杨过就都跳过崖,前两个捡到了秘笈,后一个捡到了姑姑。还有些俗套甚至就是他首创。

  想要在这种“俗套”中造就经典,铸成丰碑,极其不容易。打个比方,就好像武侠小说作者都是开发廊的,区别只是装潢有的雅致一点有的露骨一点,虽然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可是想开发廊开得拿设计建筑大奖,想开出丰功伟绩、不朽声名,这有多难?

  二、

  武侠至《射雕》而境界始大、感慨始深

  1955年,金庸开笔。

  当时他同事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刚刚连载完,报社没稿子了,就问查良镛要。也是因为大家的拼命撺掇,也是因为他技痒,终于答应,报了个题目叫《书剑恩仇录》。

  从这部书里,能看出来这作者野心极大,书写的地域十分辽阔,从江南直到回疆,从钱塘潮写到大漠风沙。人物也是庞杂众多,光是红花会当家就一写便是十四个,也不怕吃力。后来连民间故事里的阿凡提都跑出来了。

  论水准,这部书已经是一流的武侠,其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已远在当年的《鹰爪王》《十二金钱镖》,乃至后来梁羽生公的《萍踪侠影》等之上。但对于金庸,却还是稚嫩的初作。

  它刻画人物像是先勾了墨线,再郑重涂上水彩,仍然是二维的、扁平的。虽然也塑造了一些人物,比如乾隆的善变和狡诈,陈家洛的窝囊,霍青桐的刚毅英武,香香公主的纯净无暇,但却不够游刃有余、浑然天成,里面的多数人物有点像是贴着性格标签的人工智能AI。故事也略乏味,一群英雄好汉总干不掉一个张召重。

  这时候的金庸,不但没有触摸到不朽,连距通俗文学的顶峰也还差一步。

  1957年时的金庸,是不自在的、憋屈的。那时候正值乱潮呼啸而来,受时局影响,他供职的《大公报》也越来越左,开始报道“超英赶美”、粮食大丰收。金庸知道对岸“亩产万斤”是假的,看不惯。加上他生性自由,受不了报社越来越压抑的气息,终于在57年底辞职离开。

  可也就是这一年,迷茫和苦闷中的金庸开始了一部杰作,让他登上了通俗文学的巅峰,那就是《射雕英雄传》。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武侠小说到了《射雕英雄传》也一样,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开始有了通往“不朽”的可能。

  中学语文会告诉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在《射雕英雄传》里,黄蓉、郭靖、黄药师、周伯通、洪七公、杨康、欧阳克……这一批人物壮丽登场,他们不再是人工智能AI,而是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已经不是金庸捏造出来的了,而是文学之神通过金庸赠予凡间的礼物,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流的人物形象。

  三、

  融入一个民族的血脉

  射雕的成就至少有四点:

  一是塑造了一批一流的文学人物;二是创建了一个精彩完善的武侠世界;三是开始写就了一个平行的中国历史;至于第四,则是已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

  看一个文学家的高度,有时候可以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了本民族的血脉。比如只要听到一句“床前明月光”,但凡会说汉语的华人大概多数能顺口答出“疑是地上霜”。哪怕是一个从来不读唐诗、不读李白的中国人,也大概会明白“青梅竹马”,听过“疑是银河落九天”,听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这就叫融入了民族的血脉。李白其人已经和我们的文明共生、永续,无法剥离。

  又比如今天读过《红楼梦》原著的仍然是少数,但只要你说一个女孩像林黛玉,说一个男孩子像贾宝玉,国人多半会自然明白它是什么意思,不需要任何注释。曹雪芹这就叫融入了民族的血脉。

  而当金庸写出了所谓“射雕”三部曲时,他已经不知不觉完成了这一非凡的事情。

  哪怕一个人从来不看金庸,也可能用到“华山论剑”、“左右互搏”这样的成语。当你形容一个女孩子像黄蓉,国人多半就会自然明白意思,不需要任何注释。而假如你说一个阿姨像灭绝师太,她哪怕没看过金庸,也多半便要大怒。

  所以说,金庸已经融入了我们民族的基因,和我们的文化血脉一起流淌。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这是极大的殊荣,是足可以让人顶礼的成就。以近现代文学而论,我们常爱说的郭鲁茅巴的笔下,也不会拥有太多这样的文学形象,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作家亦寥寥无几。

  《射雕》的主旨,是金庸前期的主要主题——家国大义,民族情怀。这从郭靖、杨康两个主人公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是让他们不要忘了“靖康之耻”。郭靖一生抗金抗元、义守襄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家国大义。

  每当夜读射雕,常常觉得像读杜甫,忽而好像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忽而好像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它像杜诗一样深沉厚重、忧国忧民,每读到深处,似乎觉得一片热血便要喷薄而出,不可抑制。

  比如郭靖母亲自杀的这一段。成吉思汗逼迫金刀驸马郭靖带兵攻宋,郭靖不干。成吉思汗觉得一般妇人比较贪生怕死,就让郭母李萍劝劝儿子。李萍是这样劝的:

  “二十年前,我在临安府牛家村,身上有了你这孩子。丘道长给你取名郭靖,给杨叔父的孩子取名杨康,你可知是什么意思?”

  “想我当年忍辱蒙垢,在北国苦寒之地将你养大,所为何来?难道为的是要养大一个卖国奸贼,好叫你父在黄泉之下痛心疾首么?”

  “人生百年,转眼即过,生死又有什么大不了?只要一生问心无愧,也就不枉了在人世走一遭。你记着我的话罢!”然后,李萍倒转匕首,刺入了自己胸膛。

  我现在写到这里,忍不住热泪盈眶。

  一部《射雕》,胜过一百次专题爱国主义教育,胜过一万句刻板的爱国主义说教。它会让读者对我们这个风雨沧桑之民族、饱经患难之人民、薪火相传之文化的爱上升一个层次。

  四、

  从民族性、阶级性向人性突破

  写完“射雕”三部曲,金庸的面前已经没有了路。

  从来没有写武侠小说的人到过这里。他已经走得最远了,前方却仍是荆棘,仍然要艰难前行。

  于是,从1963到1972年,金庸又给出了我们所谓的“三杰作”,就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他的笔开始书写悲悯,刻画荒诞,呼唤自由。

  用卢敦基《金庸小说研究》里的话说,金庸的小说开始“从民族性、阶级性向人性突破”。要知道,家国情怀是没有深度的,有深度的乃是人性。近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一部伟大经典是纯以家国情怀为主旨的,就算能短暂昙花一现,也必然是速朽的。

  这里讲一讲《笑傲江湖》。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曾经在国内非常流行,就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一首诗完全就是金庸《笑傲江湖》的主题诗。它的主人公令狐冲就恰恰遇到了诗歌里的困惑:“要爱情,还是要自由?”

  书上有这样一个情节:令狐冲希望能和任大小姐在一起,结成眷属。但老丈人任我行的条件很明确:要娶我女儿就必须加入日月神教。为了爱情,牺牲自由,行不行?令狐冲的最终决定是不行。

  因为日月神教禁锢人性,剥夺人的尊严,制造谎言和虚伪。“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话,他说不出口。天天跪拜磕头、违心拍马,他做不到。

  令狐冲说:“她(任盈盈)如真要我加盟日月神教,我原非顺她之意不可……可是要我学这些人的样,岂不是枉自为人?”“甚么 ‘中兴圣教,泽被苍生’,甚么 ‘文成武德,仁义英明’,男子汉大丈夫整日价说这些无耻的言语,当真玷污了英雄豪杰的清白。”

  令狐冲就是“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典型。

  金庸的创作,前期的主题是关注“生命权”,让弱者不被屠戮和损害;后期的主题则悄然变成了“生命的状态”,不只是活着,而且要活得舒展和高贵。

  五、

  推崇金庸不需要用《水浒》、大仲马等壮胆

  令狐冲曾经有过一个回答不了的问题。

  有一次,在恒山悬空寺,少林方丈问令狐冲:为什么左冷禅(野心家)恨你?

  令狐冲说:因为晚辈总是阻挠他的大计。

  方丈追问:你为什么要阻挠他的大计?

  令狐冲呆住了,他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用书上的话说就是:

  令狐冲一呆,一时难以回答,顺口重复了一句:“我为什么要阻挠他的大计?”

  左冷禅的“大计”,乃是要合并分散的五岳剑派,统而御之。这听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对。何况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合并”、“统一”往往代表着正确,代表着积极和进步;而“分散”则往往代表着倒退、混乱、破坏和无秩序。那么令狐冲为什么要破坏左冷禅的大计?

  之前金庸的那些主人公,不管是义薄云天的郭靖,冷傲偏激的杨过,还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豪迈过人的乔峰,都有着明确的人生使命,做事情都有着充分的理由。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斗。

  例如郭靖就曾当面回答过忽必烈的疑问:郭叔父为什么死守襄阳?答案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他说“郭某一腔热血,是为神州千万百姓而洒。”

  而换了爱情至上的杨过,他又是为什么而抗争呢?多数时候是为了和姑姑在一起。

  可等到了令狐冲唱主角时,此公居然糊里糊涂,似乎全然不知自己为什么而战斗。面对方丈大师的问题,他思索了半天,最后回答的大意是:左盟主让我感觉不好。我就是反感他。

  事实上,令狐冲说不出的答案恰恰就在书名里,是为了“笑傲江湖”。注意,“笑傲”的意思不是制霸,而是潇洒如意、随心自在。如同这个词的出源之一的《西游记》中一首词所说,渔夫打了鱼,“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就是这个意思。

  令狐冲是本能地厌恶左冷禅。他本能地察觉到了这种“大计”的代价,那就是人人都会被压抑、被胁迫,个性不能舒展,不能“笑傲江湖”。他对此无法接受,就像他曾有言:“我不愿做的事,便是师父、师娘、五岳盟主、皇帝老子,谁也无法勉强。”令狐冲捍卫所的,乃是一种更高贵的生存状态。

  《笑傲江湖》是金庸的倒数第二部书。到这时,金庸不过四十四五岁,年方壮盛,但已经进入了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

  他已抬脚迈过了一道门槛,向着文学更终极的目的挺进。他的小说的内涵已经超出了《水浒》或者是大仲马的笼盖,早已不是单纯的“侠义”和“人道”。所以像卢敦基所说,推崇金庸并不需要用《水浒》来壮胆。

  至于《鹿鼎记》,这个留着,以后再写。

  六、

  一流杰作,上上人物

  最后给金庸的文学成就一个评语。

  有人说,金庸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提倡“侠义”;有人说是因为他的小说里有很丰富的“古典文化”;还有人说是因为他写的武功超神奇、超有想象力。

  其实用文学的至高标准来看,这些都是末节,不足以标刻他在文学上的最高高度。

  金庸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我认为是他不但塑造了一大批一流的文学人物,而且居然用武侠小说这种超级不严肃的东西,进行了最庄严的文学探讨,开展了触及人类灵魂的叩问。而在这种叩问之中,竟然还穿插着神奇瑰丽的想象世界,风光旖旎的爱情,热血激昂的侠义精神。

  对他的小说,我也是渐渐地才领会到更多的。

  比如后来回头看金庸,才猛然发现: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及时、最深刻地揭示和批判某个特定时代现实的作品,居然是金庸;多年以来我们有伤痕写作,有农民写作,有痞子写作,却没有士大夫写作。而金庸是士大夫写作;我们的作家常常是脏兮兮的、土了吧唧的、或者是吊儿郎当的,而金庸是士大夫般昂藏的。

  金庸的作品,至少有三到四部,是文学史上一流的杰作。金庸是文学殿堂里的上上人物。

  当然了,布鲁姆说:“经典性需要作家去世后两代人左右才能证实”,所以以后由孙子们去讨论这些才最科学。反正他本人是早已经走了,像杜甫讲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就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5-1-22 19:33 , Processed in 0.395833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