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390|回复: 0

余丰慧:银行推出不刚兑型理财产品意味什么?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7-12-23 14: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行理财产品走到了十字路口。传统理财产品即保本承诺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被央行等监管部门定性为结构性存款类资金来源纳入监管体系。这就意味着必须接受缴纳存款准备金等监管措施。实际上成了银行存款。对于银行来说在具有存款定价权前提下不如直接吸收存款;对于客户来说,购买银行这类相当于存款的理财产品,但却不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倒不如将钱直接放在银行存款。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社会非议越来越多,监管部门监管越来越严,备受“脱实向虚”的诟病。怎么办?出路何在?

  一些观点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出路在于打破刚兑,不保收益。这样就不会纳入存款科目监管,资金使用投资余地大,相对抬高收益率。一个现实路径是走开放式基金的净值收益产品模式。这条路子仍然值得思考。净值收益型理财产品,基本等同于开放式基金,从监管上说,银行搞开放式基金是否需要监管准入?在银行回归主业要求越来越迫切情况下,监管部门给银行开“副业”准入门槛是否合适?同时,开放式基金管理需要专门专业团队,需要专业理财,需要对市场把握精准的高素质投资团队。现有的开放式基金公司运作很多年了,都经营的不算理想。银行从头开始将其作为副业来搞,前景不乐观。

  更应该注意的是,投资者购买目前的开放式基金,主要是冲着基金公司可以投资股市、债券以及货币市场等优势特别是投资股市优势而购买投资的。如果银行搞净值型理财产品,那么在资金投资上是否要给银行放开其资金进入股市的政策限制呢?这个门槛一旦打破,股市银行都将带来巨大风险,金融脱实向虚将无限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过去几年时间已经搞出30万亿银行理财产品,如果贸然向银行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那么这种不保本不保收益的产品,如果银行再搞出几十万亿元,那绝对是一个大风险。

  聪明绝顶的银行又变幻出了花样。一款所谓准净值银行理财产品横空出世。一款投资期限长达十年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日引发市场关注。这类理财就是属于准净值型,没有预期年化收益率,但有参考的业绩比较基准,主要目的是逐步打破刚兑。据介绍,广东华兴银行推出了一款名叫“映山红”天添高跳板理财,其投资期限长达十年。而是可以实时申购赎回的开放式理财。根据合同显示,这款产品根据资金以及存放时间的长短靠档计息,利率每两周更新一次,属于T+0,每月固定在21日返息。与开放式基金不同的是有10年期限限制,并且T+0实时赎回,而开放式基金则没有期限并且在每周有固定赎回日。事实上,除了华兴银行以外,不少银行也推出了投资周期10年甚至长达30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比如招商银行的“聚益生金系列”,其最长的投资期限可达30年,还有“日益月鑫系列”等银行理财产品大多都是属于准净值型理财产品。

  笔者感觉这款所谓准净值理财产品更像是余额宝的货币基金性质。其本质是这些银行变相高息吸收活期存款而已。监管部门如果“穿透式”管理的话,应该将其纳入到活期存款管理之中。

  一个非常强烈的声音说,银行理财产品逐步向准净值型产品转型也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正由传统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转型,未来真正实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日子或将不远。银行理财要做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后半句更为重要。作为“卖者有责”,银行既然向投资者转嫁了市场风险,就必须引入交易元素,承担起主动管理市场风险的责任,而净值型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就来源于各机构主动管理能力的差别。

  这对于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讲是对的,但对于银行似乎不太合适。银行应该按照要求回归主业,回归自己的专业,而不是扮演金融通吃者的角色。笔者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存款利率彻底市场化的前提下,银行应该彻底退出理财产品市场。

  金融分工应该越来越专业化,专业的事情一定要让专业机构去做。理财产品就应该让专业性强的非银行理财金融机构的专业公司去做。金融理财的蛋糕该是谁的就给谁?一些非银行的专业金融公司,以信托、资管质押、上市公司借款为主要资产管理对象,有稳定预期年化的理财产品收益,非常适合具有一定财富实力、想谋取高于一般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中产阶层投资购买。这类群体不妨把理财眼睛从银行身上移开,聚焦到信托、资管质押等资产管理对象的公司身上。

  术业有专攻。投资者应该把眼睛盯住银行的较高利率存款,同时把眼睛盯住非银行的、专业理财平台公司的理财产品。这样,必将使你理财选择余地多,资产配置多元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2-24 08:48 , Processed in 0.435109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