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2278|回复: 0

WYZKLNH123 :为什么我没有被《芳华》和《无问西东》感动?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2-27 15: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有两部所谓的情怀片很火,一部是描写一批文工团青年生活轨迹的《芳华》,一部是作为清华百年校庆献礼的《无问西东》。不少人观影时流泪,说感受到了那种“情怀”,而我却没有被感动。

  我们来分析一下。要说《芳华》还是有些情节的,它描述了几个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和思想转变的故事。但是细看就会发现,情节不合理、逻辑混乱,主题也有很大的偏离。我看到不少在部队呆过的人认为电影侮辱了纯洁的战友情。我也有同感,假如仅仅因为一个人生理上的缺陷而集体排斥、孤立一个人,应该只有完全不懂事的幼儿,或者道德低下的成年人才做得出来,这不是青春,这是幼稚或邪恶。还有何小萍莫名其妙的精神病和刘峰作为残疾军人却艰苦讨生活的情节也是脱离现实,让人匪夷所思。而且,整个情节跳跃性很大,很多个衔接处只有冰冷的字幕,完全感受不到事态的连续发展。


  再看《无问西东》,影片一共有四个故事线,一个无私救助贫困婴儿、一个顺从内心选择了文科、一个抛弃富贵现身革命、一个追求了自己真正的爱情,四个故事都是平铺直叙、毫无转折,除了部分画面可圈可点,情节实在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也没有哪个形象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的主题看似宏大,其实并无新意。它凸显的是排除世俗,追随我心,这是每一部青春主题的文艺作品都会发出的声音,其他还有善良、真实、爱国、无畏、诚挚,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美德,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同样带着些许人文情怀的读书人,并没有在影片中感受到百年清华的独特内涵,反而不禁联想到《中华美德教育》。影片想模仿多段体散文,最后却是“形散神亦散”。最后,影片用很牵强的线索把四个故事串起来,牵强到可有可无。


  既然两个电影都不过尔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感动流泪呢?我认为,大家并不是因为电影而感动,更重要的是因为电影中的元素而感动。《芳华》展示出了文工团生活的点点滴滴,还穿插了很多那个年代的真实事件,算是对一段历史的再现,这就让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特别是在部队呆过的人,产生很强的共鸣。他们通过看电影,回忆起了自己的峥嵘岁月,回忆起了自己生命的很多瞬间,更多的是一种自身的伤怀。同样再看《无问西东》。看起来四个毫无关联的故事之所以同时出现,是因为这几位主角都是清华校友,里面有诸多场景发生在清华园中,甚至一些路人都是清华园走出来的了不起的人物,奶茶妹妹的客串也说出了清华特有的用语。这些清华元素,一定能让清华校友产生共鸣,回忆起自己在清华园的生活,甚至想到清华对自己的教育和帮助,不由感慨万分。甚至有些不是清华校友,也引发了对自己校园生活的回忆。同时影片也同样穿插了一些重要事件,比如抗日战争、比如原子弹试验成功,这让更多的有着爱国热情的观众也受到了震撼。所以说,观众是因为影片中的元素契合自身经历或情结而产生了情感,并不是电影本身的功劳。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进一步尊重事实,拍一部教育片或纪录片,而是请来明星大腕来拍商业片呢?


  这两部电影之所以称不上经典,是因为它们除了能让有相似经历的人群产生共鸣外,并不能让所有观众产生共鸣。假如作为特定用途的电影,比如《无问西东》只在清华校庆中播放,那不需要照顾到所有观众,但作为商业片,就需要对每一位买票入场的观众负责。只靠堆砌元素、硬煽情怀,恕我作为与部队和清华都几乎没有交集的人无法感同身受;对于爱国这一主题,我认为观看纪实作品或真实直播比看这种毫无新意的文艺作品感触更深。

  那是不是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本身力量有限,很难感动没有相似经历的人呢?肯定不是。有很多经典电影,通过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演绎,都让我这个毫无关联的人感同身受,也正是因为这样,它们才成为经典。比如《钢琴师》,它反映的主题是揭露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这个事件离我实在是太遥远了,假如简单地堆砌史实,不停地为犹太人叫屈,那很难让人感动。但这个电影却独具匠心地塑造了钢琴师这样一个角色。这个颇具才华的波兰犹太钢琴师每天的工作是在电台和宴会上演奏钢琴,生活优雅而富足,有着一大批崇拜者。他只热爱音乐,对政治一窍不通,却不明所以地被纳粹的枪炮声扰乱了平静的生活,甚至家破人亡。他艰难地躲过了屠杀,在城市废墟中苟且偷生,悲惨而无助,本来英俊的面庞也逐渐变得不成人样。有一天,他还是被一位纳粹军官发现了。在濒临绝望之际,纳粹军官却被他的音乐才华所感动,不仅没有杀死他,还每天给他提供食物,直到德国战败撤离,钢琴师得以重获新生。这个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给人非常大的震撼。我也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灾难,和乱世中反映出来的人性之美,即使我从来没有关心过世界历史和政治。不久前上映的《寻梦幻游记》,也通过亡灵这个新颖的构思,和中间巧妙的转折,突出了亲情至上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主题,不仅让人心领神会,也得到了奇妙的体验。


  说到爱国情怀,革命精神,我记得有部电视剧叫做《恰同学少年》,讲述的是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在湖南第一师范,和一大批同样具有革命理想的青年在导师杨昌济的指导和鼓舞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剧中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这几个进步女性都曾是大户人家或书香门第的千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为了理想抛弃了荣华富贵,和蔡和森、萧子升等几位热血青年,与毛泽东团结在一起,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彼此间建立了伟大的革命友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国家危亡之际爱国青年的勇敢、无畏和智慧,让人看了激情澎湃,这才是一代人的“芳华”。假如抛弃背景知识,剧中湖南第一师范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具有一片爱国的赤诚之心,更应该成为中华第一学府。


  与这几部优秀的作品相比,《芳华》中描绘的低级的尔虞我诈和《无问西东》里塑造的无可挑剔的完美青年,都显得无比苍白,仅仅是给粗糙的构思和设计包上一个高贵的外壳,实在不能算是好电影。

  除了电影构思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不太希望看到中国影坛大量充斥着回忆过去的题材。喜欢回忆过去、回忆青春是国人普遍的一种情结,本身无可厚非,但国内影坛无休止地利用这个卖点大书情怀、谋取利益,又不精于构思和设计,不能不让人怀疑情怀是假、炒作是真。这样不仅很难塑造经典,很难开拓国际市场,还引导国人孜孜不倦地回忆过去、沉湎于过去,仿佛过去的才是最好的,这种文化的弥漫不可取。反观好莱坞大片,主题多以英雄、探险、宇宙、灾难为主,类型也是喜剧、动作、悬疑、惊悚百花齐放,虽然商业味道十足,但是能让人打开脑洞、畅想未来、刺激荷尔蒙、开启视听盛宴,这就达到了商业片的目的,其中也不乏主题深刻、满怀深情的佳作,如《金刚》、《星际穿越》等。还有印度和韩国电影,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熔炉》《老男孩》等,虽然都带着极强的民族文化和现实主义色彩,但因为透视人性,直逼人心,这就冲破了文化的隔阂,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国产电影也不乏传神之作,如《霸王别姬》《红高粱》《卧虎藏龙》等,早先我也被一部抗战主题的电影《黄河绝恋》深深地感动过。影片从一位美国飞行员的视角,将抗战时期饱经摧残的中国人民善良淳朴、不屈不挠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最后我想说,过去的时光不论好坏,都已经过去了,我们无力改变,而当下,才是最宝贵的,未来,才是最有希望的。我们要多看看当下,多想想将来,这不仅是电影创作应有的思路,也是过好我们的人生的思路,同样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2-22 15:31 , Processed in 0.492481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