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243|回复: 0

冉学东:打破刚性兑付才能根本上化解金融风险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3-10 1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资管新规”)征求意见阶段已经在12月16日结束,经过机构的反馈讨论,监管层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从市场反应来看,机构对于资管新规的看法分歧比较大,许多人尽管认可资管新规对于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一些重要条款意见比较大,认为认真实施可能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中国金融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繁荣,扩张迅速,最重要的基础其实是两个,一个是银行信贷扩张过于迅猛,信贷扩张导致货币增速过快,这为金融业的膨胀打下基础;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刚性兑付,其根本的基础是政府信用在金融交易中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如果所有金融交易都以政府信用做背书,那最终的结果就是刚性兑付。

  不论什么机构,不论什么项目,资金借贷出去后,不论亏损还是盈利,都能够在预期的收益率之下归还。某些机构即使亏损了,也要拿资本金去归还,导致风险和定价的扭曲,定价不能反映一个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投资水平。只要谁的产品收益率高,投资者就去购买,不管机构资质,不论产品风险大小。这就很容易形成庞氏骗局,因为机构根本就不可能兑付那么高的收益率,只能通过下一次产品的发行覆盖前一次兑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直至不能兑付本金最终崩盘。

  中国的刚兑文化,还深深地镶嵌在整个体制性的维稳思维和习惯中。政府的出发点如果以维稳为基础,则首先表现在金融的财政化,金融业投向国企和政府的资金由于绝对不能出现违约现象,最终信贷资金就类似于财政资金。政府为信用做了背书,最关键的是让金融机构缺少了对项目尽职调查、风险控制和风险定价的动力和基础。只要是政府和国企的项目,金融机构一哄而上,拼命贷款。所谓响应政府号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云云,其实是金融业资金变成财政资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名不副实。一旦大家意识到风险并且需要有人承担风险时,就成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口实,刚兑则无法打破。

  刚性兑付之下,最危险的事实上是金融机构之间就一个项目竞争性融资,竞争性收费,项目尽职调查缺失,风险控制空有虚名。由于金融产品稀缺,投资者的资金在刚性兑付的前提下汹涌而来,这时候,各个金融机构收费却是变本加厉,层层盘剥。或者对投资者进行各种误导销售,导致资金成本高企,项目收益很难覆盖产品的融资成本,最终很容易导致违约。

  而产品违约后,投资者大多不服:他们通常有被骗的感觉,因为你圈钱的时候好话说尽,各种引诱,信息披露不充分,产品和项目的各种情况投资者不掌握,并且收费高昂。等产品违约了,一个打破刚兑把我打废,我鸡飞蛋打一场空,你的高额费率照样收,我怎么能服?

  所以打破刚性兑付真的是一场整个金融市场的灵魂的革命,这场革命必须进行,不然中国金融市场不会有真正的进步。所以只有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产品收益能够反映项目风险,金融机构做了尽职调查,投资者心悦诚服地做到买者自负,才能真正化解金融风险,建设一个良性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1-23 13:20 , Processed in 0.460632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