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335|回复: 0

肖磊:美国欠债更多,为什么杠杆率没有中国高?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3-10 14: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最受关注的,就是美国的美联储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操作。市场上一直有一种担忧,认为美联储如此操作就会造成市场上的美元供给大量减少,特别是对应那高达4.5万亿美元规模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要是缩减至于3万亿美元的话,那也会凭空“消失”掉1.5万亿美元,更何况美联储要将在过去8年里所实施的QE(量化宽松)操作其间,多积累的3.6万美元规模全部去除的话,那对美国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刚刚被通过的减税法案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就是一加一减的简单计算?

  其实,美联储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救助过程中,所实施的QE操作,主要是第一轮QE时期(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约1.725万亿美元。

  而在第二轮QE时期(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每个月购买750亿美元的长期美债,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再次扩张了6000亿美元。到第三轮QE时期(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每月采购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及400亿美元的长期美债。虽然美联储到2014年10月之后,已经彻底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但却并未停止到期资产的再投资,致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直至今天也始终徘徊在4.5万亿美元左右的庞大规模。

  表面上看,是美联储在危机时期,以新发行货币的方式向市场释放多余流动性,但实际上美联储购买的是政府、银行和机构企业已经发行在外的债券、股权(如美国财政部对美国两房的救助款)。而这些债权本来是政府、银行和机构企业的负债,在转手卖给美联储之后,他们就立刻获得现金并消减了自己的债务,就缩减了资产负债表。而美联储又没有明确规定他们何时赎回这些债券、股票,于是美国社会的整体杠杆率就并没有大幅攀升,只是政府、企业、个人债权股权的一次顺利转移。这就是为何美国的货币M2与GDP的比,并没有因为这三轮连续的美联储大规模QE操作,而出现激增的原因。

  美联储从政府、银行和机构企业所购买的这些债券都是优质债券,所以即使到期,债务的偿还率也是非常高的。而债务到期之后,债务也就自然解除了,就是由最终的消费者所创造的财富去填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美联储只要将收回的到期债券本息不再进行新的债券购买,直接注销,就实现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目的。而整个这个过程,只是时间上的延长,对其中曾经背负高额债务和缺少货币流动性的政府、银行和机构企业而言,则不受任何影响。反而是因为提前将持有的“冻结资产(债权、股权)”转化为现金流动性,并消减了债务占比,优化了财务结构,从而为进一步实现经济复苏提供了充沛的动力。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资产负债表是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灵活调节的,并不受固定的数额限制。控通胀和保就业是其主要职责,因此在发现整个市场的货币流动性错配时,美联储随时可以将资产负债表转化为政府、银行和机构企业的债权或股权,以帮助市场纠正错误的货币配置,为恢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适度的货币供给和纠错治疗时间。

  相对比较来看,中国是央行主动鼓励我们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等发行债券,甚至互相之间形成非常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些非常重要的经济部门之间的债务规模扩张,造成了中国社会整体的债务杠杆率高企。而中央银行只对中央政府和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调配,从而造成了货币M2的高速扩张,却难以更为高效的进入实体经济之中,造成较为严重的资金错配、金融体系内的资金空转和全社会杠杆率偏高。

  因此,我们不要把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的行为,表看的太悲观。其实际上的操作对美国市场的货币流动性影响非常有限的,反而可以有效的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确保美国经济平稳健康的持续发展。而对中国而言,除了要感知到美国经济向好所带来的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带来的新经济周期机会,更要学习美联储在货币管理上的操作,用央行的直接货币管理能力,去帮助实体经济保持发展的激励和对“冻结资产”的科学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5-1-23 17:36 , Processed in 0.449798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