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191|回复: 0

刘胜军:2017,中国经济的真相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3-10 15: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触底”,而是一直摸不到底。因为人类最恐惧的事情,是“未知”。

  2009-2010年的四万亿“猛药刺激”过后,中国经济就踏上了漫长的触底之旅。

  (过去10年中国GDP增速)

  2015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增速首次破7。2016年又是很困难的一年。2016年GDP第一、二、三连续三个季度6.7%(这么巧?),第四季度勉强到了6.8%,给人感觉“稳增长”的难度很大。因此,2017年两会把当年经济增速指标定在了6.5%。即使这样,政府还不放心,加了两个字:6.5%左右。

  相比2016年,2017年的经济增速给人以梦幻的感觉:第一、第二连续两个季度实现6.9%的增速。那感觉,好比一只跌跌不休的股票突然连拉两个涨停板。

  (2016-2017年每季度中国GDP增速)

  说时迟那时快,曾经高呼“拿着党章入股市”、如今百万月薪的某君,再次大喊“新周期来了”。这么喊,也太不与中央保持一致了:2016年5月“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访谈中说道: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问题是,如果不是新周期,6.9%从何而来?回答了这一问题,“新周期”真伪自证。

  真相1:靠房地产。2015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虽然GDP增速6.9%,但用电量增速只有0.5%(你懂的)。

  细心的人会发现,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创下十多年来历史最低值1%。2017年呢?1-11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了7.5%。这有多重要?根据海通证券的研究:2016年6.7%的GDP增长中有2.4个百分点是由广义房地产行业拉动起来的,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36%。

  问题是,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势必导致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2016年10月中央被迫对房价踩刹车,开始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这一效果预计将在2018年逐步显现。

  真相2:靠债务堆积。2017年标普、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主要理由是中国的企业债务风险过高。2014年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25%,为主要经济体第一名(这个第一实在没啥光彩的!),而这一比重,到了2016年底跃升为165%。

  在2015年底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中,“去杠杆”越去越高,效果是最不理想的。原因很简单:经济增长未能摆脱对信贷的依赖。

  真相3:靠国企。2012年之前,我国民间投资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12年增速开始大幅下降,但仍高于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速。2015年末,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4.2%的历史最高点。

  吊诡的是,从2016年开始,民间投资跳水、国有投资飞天,2016年国企投资增速达到19%,而民间投资增速只有3.7%。这一投资领域的“国进民退”格局延续至2017年,民间投资占比1–8月降至60.7%,从最高点回落了3.5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与国有投资增速)

  真相4:靠刺激。四万亿过后,政府汲取了“强刺激”的教训。但从数据上看,中国迄今仍未摆脱对刺激的依赖。特别是近年来制造业投资持续走低,不得不加码刺激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来弥补。2016年之后,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使得2016年成为历史上广义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一年。

  在固定资产投资的三驾马车中,基建投资与制造业投资始终是强弱的两极:2016年1–12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为17.4%,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4.2%。2017年1–11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1%,制造业增速只有4.1%。

  所以,这样的6.9%增速,其实“质量不高”。

  有人或许会问:钢铁、煤炭价格大幅度反弹不是复苏信号吗?答案是否定的。此轮“去产能”是通过行政力量强压的结果,主要是“去产量”而非“去产能”。一旦放松管制,产量就会像每轮房地产调控结束之后的房价那样迅速反弹。

  所以,中国经济没有新周期,而是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所说的:

  触底成功后,增长态势不会像有些人期待的出现V型或U型反转,而有很可能性是大的L型加上若干个小的W型。

  理解了这一分析,才能明白中央在十九大之后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防范风险排在第一位。

  2017年,“灰犀牛”成为年度财经热词。

  说到防风险,不能不谈金融。前些年的“脱实向虚”就像“狼来了”,实在是雷声大雨点小。2017年政府终于痛定思痛,坚决出手:金融强监管成为贯穿全年的主线。

  历史总是由偶然事件驱动的。触发金融监管风暴的是两个意外事件:

  名不见经传的前海人寿居然几乎成功控制地产巨头万科,引发市场一片尖叫。轻取万科,放大了姚振华的自信,他把下一个目标投向了格力电器。

  结果,姚老板栽在了“中国脾气最火爆女企业家”董明珠的一句话上。董明珠面对姚振华的进攻,大声呵斥:“如果(资本)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的话,他们是罪人”。

  这句标签式的反击应该触动了高层,最终引发了对万能险的整肃。王石真是不服董姐不行。

  第二件意外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原先,包括周小川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感叹外汇储备太多了。

  不料,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急速贬值,央行被迫出手护盘,外汇储备从4万亿剧降至2017年初的3万亿美元。

  央行不得不反思:外汇储备下降,一个原因是以万达、复星、安邦、海航为代表的企业在海外大肆收购。而这些企业之所以有钱,是因为大量举债。所以,央行认定,该整顿一下了。

  2017年4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主题,这是第一次,信号意义非常明确。

  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举行,明确“金融回归本源”,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横空出世。

  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举行成立后的首次会议。会后不久,一行三会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发金融行业巨震。这一举动预示着“金融强监管”时代来临。参见本号文章“金稳委乱世出重拳,关系14亿人财富,应该让家人朋友都知道”。

  伴随着金融强监管,“互联网金融”从一个十足正能量的词汇,转变为“负面词汇”,只有短短几年的功夫。

  2016年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意外被延期。这表明问题比当局想象得更要复杂。在业已开启的监管风暴下,不少p2p迅速转身“现金贷”,一时间大赚一笔。不料,校园贷“裸条”引发舆论风潮,导致彻底封杀,也引发现金贷企业生存危机。为了自保,趣店、拍拍贷等互金企业扎堆去美国上市。而趣店创始人一场高调的自我标榜,再度把现金贷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监管不断加码。

  2018年6月被监管部门设定为p2p备案整改的最后期限,这也意味着未来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了“血雨腥风”的时期。

  不仅如此,中国央妈还勇创全球第一:在全球率先禁止ICO,率先禁止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时间将证明央妈与比特币哪个更牛。这次我站在央妈这边,参见拙文“中国央行全球率先亮剑,比特币滚下神坛”。

  2017年还有两项意味深长的改革宣布:

  国家统计局宣布,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改革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核算将从原来的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参与的统一核算。

  十九大报告不再提到2020年人均GDP翻番的目标,被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解读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是否意味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取消经济增长目标?我们拭目以待。

  回眸2017年的中国经济,数字尚好、质量堪忧,新周期只是梦呓。这一切,有待加快改革步伐,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回眸2017年的金融行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横空出世,拉开金融强监管的大幕,2018年仍将是强监管的关键一年。

  无论你是企业家,还是互联网金融的淘金者,请从梦中醒来,面对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5-1-23 14:57 , Processed in 0.499391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