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快捷导航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网

查看: 1062|回复: 0

牛弹琴:特朗普访华,这五个细节意味深长!

[复制链接]

2463

主题

25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3
发表于 2018-4-30 12: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交无小事,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有时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意味深长的信号。

  这次特朗普访华,有着三个第一次:
  这是特朗普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一次来中国访问。
  这应该也是他来到人世71年来,第一次来中国。
  这也是中国历史性大会后,第一个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

  中方此前就表示,中国将以“国事访问+”的规格开款待。怎么个款待法,第一天,这五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可窥一斑。

  细节一:谁去接机。

  当特朗普走下空军一号时,打着蓝领带的杨洁篪,已在机场等待着他。

  在中国的政治序列中,杨洁篪属于副国级领导人。他亲自到机场迎接,属于外交破例了。

  因为按照我国外交部的现行礼宾规定,外国国家元首来访,一般由外交部一位部领导和礼宾司一位司领导赴机场迎接。

  2012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接机。2014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来中国国事访问华时,是外交部长王毅接机。

  印象中,杨洁篪上一次到机场接人,还是今年三月,迎接沙特国王萨勒曼。这是沙特国王10年来第一次到访北京,以沙特在中东和穆斯林世界的分量,给予特殊接待可以理解。

  但特朗普来中国,比王毅级别更高的杨洁篪,亲自到机场迎接,让特朗普享受了超过奥巴马和普京的特殊待遇,凸显了中方对特朗普这第一次来访的特别看重。

  更何况,杨洁篪现在已经是政治局委员,仍是副国级不变,但分量更不一样了。

  当然,这个特殊,其实并也不意外。

  今年4月,中国领导人去海湖庄园做客,当时戴着红领带的蒂勒森,乐呵呵去机场接了机。

  美国没有总理,国务卿是第一阁员,在国际政治序列中,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理。国务卿亲自去机场接机,在美国最近几年外交上也比较罕见。

  外交讲究对等,特朗普这么客气。当时我在文章中就说说:下次特朗普来中国,王外长和杨国委,你们再忙,估计都要去趟机场了。

  果然,杨洁篪去了机场。

  细节二,直接去故宫。

  按照外交礼仪,外国领导人来华,中国领导人接待,一般都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仪式,奏国歌,检阅仪仗队,鸣放礼炮21响,热烈欢迎对方的到来。

  然后,才是座谈、参观和晚餐,等等。

  但这一次,特朗普一下飞机,马不停蹄直接就赶到了故宫。这显然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外交安排。

  之前,中方说要用“国事访问+”来招待特朗普,哪里招待更合适呢?

  我事先也不知道任何外交安排,但一个直觉就是,非故宫莫属。

  因为这是中国最辉煌的建筑,特朗普最喜欢的就是金碧辉煌,他一入住白宫,立刻就把椭圆形办公室风格变成了“土豪金”。那,故宫肯定最对他胃口。

  果然,新华社的报道是这样说的:

  特朗普惊叹故古建筑群的蔚为壮观,不时兴趣盎然地驻足凝望,仔细品味着朱墙黄瓦、雕梁画栋,更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深表赞叹。

  你看,故宫的着朱墙黄瓦、雕梁画栋,果然镇住了特朗普吧!

  如果看新闻联播,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细节。

  特朗普看到一个展览的黄金古代器皿,非常感兴趣,画外音里,中国领导人则笑着说,这是金的,全金的。

  一听到是全金的,兴致勃勃地特朗普,笑着把器皿抱住了……

  唉,特朗普,看看就得了,这是真金的不假,但可都是文物!

  细节三,故宫里的“和”。

  安排特朗普参观故宫,肯定也不是就让他看看黄金饰品那么简单。

  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选择一个地方,还有很深的文化讲究。

  2014年招待奥巴马,中方选择的是中南海瀛台。

  按照新华社的报道,瀛台桥上,中国领导人向奥巴马介绍瀛台历史,“(他)表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

  因为瀛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最有名的,则是光绪启动戊戌变法,但慈溪太后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禁,囚禁地就是瀛台。如果变法成功,或许中国近代史就不会那么糟糕了。

  选择瀛台和奥巴马谈谈,估计也有给美国人上堂教育课的想法。言外之意,如果没猜错的话,你们美国人要了解中国外交政策,应该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

  这一次,在故宫。

  新华社的报道这样说:

  两国元首夫妇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会着三大殿中文名称中蕴含的“和”的中国文化传统。

  太和、中和、保和,都有一个“和”字。

  和,是深入中国人骨髓的。中国要建和谐社会,中国外交是和谐万邦,我们不咄咄逼人,我们推崇和气生财。

  特朗普,你知道该怎么和了吧?

  参观完故宫前三殿后,中国领导人还特意向特朗普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特朗普:中国的历史可以追随到5000年前,(或者更早),所以你们有5000年历史。
  中国领导人:有文字的是3000年。

  特朗普:我想最古老的文化是埃及文化,有8000年历史。
  中国领导人:对,埃及更古老一些,但是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特朗普:这就是你们原来的文化。
  中国领导人:对,所以我们这些人,都是原来的人,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特朗普(最后大笑):太棒了。
  细节四:小外孙女登场。

  来而不往非礼也,特朗普也得拿出一个像样的见面礼吧。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

  特朗普使用平板电脑,向中国领导人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

  嗯,就是这个视频,穿中式裙子的阿拉贝拉,一出场就先鞠了两个躬,然后说:习爷爷,你好,彭奶奶,你好,大家好,我为你们唱一首歌吧……
  懂礼貌,会说话,还又是唱中文歌,又是背中国古诗,格外流利,这么可爱的表现,也难怪中国领导人夫妇要夸她,中文水平有进步,小外孙女是特朗普的骄傲,是中美友好的小使者。

  这次访问,特朗普女儿伊万卡没有来,小外孙女自然也留在美国。当然,来日方长,中国领导人已明确发出了邀请,小姑娘现在在中国已成为小明星,希望她也能有机会来中国。

  来了,就更是明星了。中国的小男孩们,看你们的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了。

  那可是美国第一家庭啊,对中国文化如此着迷。想来这可能是当天活动中最温馨最自豪的一刻。嗯,特朗普真是有心人,我们提文化自信,他家人通过实际行动表示了支持。

  另外,真应该给阿拉贝拉的中文老师,颁一个大大的奖状。

  还有,看完这个视频,很多中国家长估计也释怀了,中美有很多文化差异不假,但有一样文化看来是超越国界的:再有背景的小孩,也免不了被大人换出来表演节目的命运。

  特别五:推特外交了。

  推特总统,怎么能不发推特呢?

  来中国之前,在韩国,特朗普就已经“二连发”,表达了对即将到中国来激动心情。

  一次,是在去韩国国会演讲前,特朗普是这样说的:

  马上要去韩国国会做重要演讲,随后就动身去中国,非常期待与中国领导人会面。

  演讲一结束,他马上又发了一个推特:

  正准备离开韩国,前往北京。期待与中国领导人见面。

  到了北京,却一连好几个小时,推特上没有任何动静。很多人很诧异,推特总统怎么了,到中国改习惯了?还是确实遇到了啥麻烦。

  别瞎猜。习惯肯定没有改,因为活动太丰满,你总得让总统新生有点喘息时间吧。

  8日,已经很晚了,特朗普果然又上了推特,发了访华后的第一推。他是这样说的:

  我谨代表自己和夫人梅拉尼娅,感谢中国最高领导人夫妇在北京紫禁城带来了一个难忘的下午和晚上。我们期待明天早上和两人再次相见。

  难忘的下午和晚上,期待第二天再见。但这样官式表达,可能觉得还是不太过瘾,一个小时后,特朗普又发了一条推特,措辞明显欢快了很多,他是这样说的:

  期待明天一整天我们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感谢中国这美好的欢迎方式,梅拉尼娅和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永远难忘北京这一夜!

  特朗普说得多好,他还特意挑选了四张图片。就是下面这四张。

  心情激动之余,特朗普立马将自己推特最上面的背景图片,换成了和中国演员们的合影。

  这一夜,果真是让他终身难忘。

  在日本和韩国,特朗普也发推特,但第一推都是关于驻外美军的,只有到中国,特朗普才真正感受到了宾至如归。

  而且,他用了很多次谢谢(Thank You)。在韩国也谢谢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中国,英文的THANK YOU,每个字母都是大写。

  学过英文的都知道,大写和小写,表达分量的差别。

  中方的国事访问+,果然名不虚传。

  当然,特朗普也不容易啊。这一天是中国记者节,这个推特驻白宫首席记者,忙完了军国大事,还要在推特上继续忙碌,写推文选推图,奋战在美国舆论战场的第一线……

  但老年人最好也不要熬夜,还是早点休息吧。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ome_bigavatar:guest
ahome_bigavatar:welcome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评论网 ( 浙ICP备2014019847号 )

GMT+8, 2024-12-23 07:38 , Processed in 0.479039 second(s), 25 queries .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新闻评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X3.4 & 评论网

© 2006-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