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 发表于 2018-5-22 14:45:31

姬鹏 :严禁宣传高考状元为何是“民间刚需”?

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官方发布消息称,今年将严禁各地宣传“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对于这样的“决定”,在社交媒体上很快被围观讨论。从直接的“该不该严禁”,到“高考状元的社会意义”,客观的衡量,主观的情绪,同时涌入争执之河。

我们不得不承认,高考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是一条很重要的“出路”。要不然,也不会“稍有动向”,就能激起千层浪。但作为学校而言,高调宣传“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到底是单纯的发扬“争先意识”,还是为招生“打广告”,似乎民间早有“论断”。

过去一些年,从中学招生到高校录取,只要能跟“高考状元”挂钩的,都会打着“高考状元”的旗号大肆宣传。而作为“高考升学率”,由于信息并非特别透明,一些学校在公布的时候尽然会“造假”,而这一切,追根究底都是为利益描摹,而并非对“教育本身”有多大贡献。

从事实层面而言,“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即便不宣传,不公布本身也依旧存在。相反,“宣传和公布”的过头,就说明其中存在某些“利益置换”。这就跟一些商家利用“高考状元”的名声搞宣传一个道理,讲得好听是“品牌背书”,讲得难听就是“攀附光环”。

就各地中学而言,“宣传高考状元和公布高考升学率”,最直接的就反映在招生层面,而“招生好”就代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就会产生争取教育资源的怪局,这基本上也是“天价学区房”的逻辑。而在“争取难”的问题上,自然就会出现“腐败勾兑”,也就是人们常讲得“花钱找人进”。

当然,如若一个中学出现“高考状元”,并且“高考升学率很好”,还会直接影响学校相关负责人的仕途升迁,并且“高考班”的老师也会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职称评定”,这些似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甚至,成为“一些学校”乐此不疲的方向。

而对于一些高校而言,为掠夺“最强大脑”也是狠下血本。甚至,“兄弟院校”之间互相开炮,对外谎报状元的掠夺数据,来证明自己学校的“实力最强”,“生源最强”,“人才最强”,可最终却生出各种笑料,着实让人感到悲哀。

而这一切,不管是对“高考状元”本身,还是对外围即将升学的学生,都好像没有实际的意义。除却将他(她)们当成置换利益的工具,好像并不能对教育本身产生有益的增量。甚至,从学生和家长层面而言,在这样的一种宣传氛围下,变得越来越没有教育的安全感,与之相称的只能是“各种成功学”和“无序的进阶逻辑”。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并非只是官方的“一刀切”。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它俨然算是一种“民间刚需”。只是,绝大多数时候,家长和学生在教育资源上没有主导权,自然发言权也就很弱。但这并不代表,家长和学生对宣传“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没有异议。

实际上,稍有常识的人都很明白,在宣传“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的过程中,参与教育的学生和教育本身没有丝毫变化,唯独变化的只有“利益的置换”和“教育的泡沫”。而这一切,对于教育却是致命的打击。

它不仅让未经世事的学生开始崇拜虚名,甚至让家长对教育资源的争取更加现实主义。高考本来算是一种较为公平的上升路径,但却在“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的裹挟下,难以实证本来的光明。看到一些言论,反对教育部的“这一决定”,但也基本上停留在极端的情绪里进行发泄,而非真正过脑子的结果。

当然,从教育本身的意义而言,也是希望每一个人能更好的生活,能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为高考状元而学”,“为高考升学率而考”。因为,有太多的数据可以实证,“高考状元”并不一定会生活的更好,“高考升学率”并不一定就可以牵引出更多人才。而这也是近些年来,人们时常在反思的问题。

人们总说教育体制要改革,可实际上,人们对于教育中的一些偏见要是不改变,单纯的改变教育体制也不一定奏效。一个简单的怪象,目前很多地域都开始实行“教育减负”,要求学校的作业量下调,但家长的表现让人尴尬。学校的学习任务刚下调,马上很多家长就开始给自己的孩子,增加一些课外补习班。

对于这样的局面,有时候真是很费解。道理好像都明白,但却没有人愿意那样做。所有家长和学生都讨厌负重的教育,但却鸡贼似的,向负重的猎场走去。而这种怪象,不到致命的时候,终归有市场。就像一个烟民,不到肺癌的时候,永远难以戒掉一样。

所以,我一直认为,只有当教育的结果让人致命时,参与者们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最重要,而直接的改革体制,有时候未必会效果很好。就像这次“严禁宣传高考状元”,本来是“民间的刚需”,却总有人拿娱乐明星说事儿,真是鸡同鸭讲,难有未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姬鹏 :严禁宣传高考状元为何是“民间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