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鲲 : 男食客掌掴老板娘:戾气是卑微者最后的稻草
有媒体报道,12月22日,柳州市一家米粉店内,男食客与老板娘起纠纷。依照米粉店老板娘所说,男食客点一碗5元的素粉后,却“粗口抱怨”米粉价格贵。与此同时,老板娘回应“明码标价”,看到男食客态度依旧不好,就直接回怼一句:“穷鬼吃不起”。男食客瞬间被惹怒,冲起来就掌掴老板娘,一场戾气之争就这样开始。这样的一件市井小事,虽然并没有引发恶果。而且在民警的调解下已经解决,互不追究。不过,类似这样的市井戾气,却真实的存在于生活的犄角旮旯。单从报道中,我们能想到“食客的痞性”,也能感受到“老板娘的尖酸”。同时,也能尝到一种浓烈的戾气扑面而来。
就算男食客真的觉得米粉很贵,我也不认为一句“粗口抱怨”就能让米粉店一下垮掉。就算老板娘天生就尖酸,我也不认为一句“穷鬼吃不起”就是触发男食客打人的导火线。说到底,对于他们而言,生在戾气之中,互害之湖。心中的火气早已憋在肚中,稍有细微的磕碰就能引起一场骂战或斗殴。
不管是武侠剧中的“冤冤相报”,还是市井街头的“家长里短”;不管是社交媒体上的“暴击厮杀”,还是校园之中的“种种暴力”;都好像越来越难以找到共识的起点,人们都在自说自话,在没听清楚,没看清楚事情之前,就开始臆断结果的存在和真相的始末。
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证明内心的真相,而非确实的真相。不得不承认,“互害的逻辑”汹涌,“阴谋论”泛滥。人们在正规渠道中难以取得公平正义时,就只好靠戾气维持起码的权利。
讲真,觉得“米粉贵”,食客第一想到的不是“消费者维权”,而是利用“口舌之快”维权。老板娘觉得受到侮辱,同样也没有第一时间利用法律维权,而是选择“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直到最后被打成鼻青脸肿,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想到民警的存在。
或许,我们都知道其中的症结所在,有来自个体的问题,也有来自公共秩序的问题。就像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结局一样,让人难以捉摸。可是,生活中的卑微者,并不能都如电影中的李雪莲一样,最后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有时候,卑微者们长期的声嘶力竭、戾气爆棚,已经让他们的情绪融入其中,他们不再是他们自己,他们已经成为“戾气的奴隶”。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依照传播学上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一个人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追捧,就会积极的参与,并逐步扩散下去。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问津或被群起攻之,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夹着尾巴或保持沉默。
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沉默的一方造就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自然就容易形成所谓的“10万+”,但却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诉求或者意见。这也是,为何我总是强调常识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坦白而言,当社会处于一种戾气汹涌,情绪弥漫的大环境时。所谓的表达协同都难以被认为是一种共识。这种时候,需要的不是“正能量鸡汤”,而是一盒“常识醒脑丸”。“10万+”或许对于自媒体人而言,是个好东西。但对于社会真正的常识表达,未必是件好事。
前些天,看到一篇题为《10万+是有罪的,但不妨碍我们追求它》的文章,一边担忧表达带来的盲从,一边也肯定流量带来的希望。这种忐忑的本质诉求里,实则还是对于常识普及困难的忧心忡忡。
说到底,一切诉求如若用文字或者言语表达,就自然的形成舆论。只可惜,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周边的人和事,都难以在和平下进行共识的达成。越是卑微者,越喜欢用暴力的方式说服或制服他人。甚至,当这些方式或手段难以使其达到目的时,毁灭性的事情也能做出来。
那些制造或者卷入悲剧中的人们,单拿出任何一个人来看,都并非十恶不赦。更准确的说,那些在舆论中为站队而不惜一切代价侮辱不同观点的行为,实际上和制造血案的人们拥有同样的灵魂。别看他们戾气满满,实则心底卑微到极点,戾气对他们而言是活着的最后稻草。
这也就是,为何一碗米粉能让两个市井小民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打出手,不顾体面和得失。所以,尼采说,好多背离人生的人,只是在背离贱民。对此,我深信不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