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博:楼市新变局:“学位房”将被重新定义
毫无疑问,对于大城市来说,现在是楼市“成交量的冬天”。然而,在这看似冰冻的“湖水”的下面,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两点:
第一,市场集中度在增强。土地资源正迅速地向主要开发商手里集中,楼市的“春秋时代”接近尾声,即将进入“战国时代”。
第二,大开发商在加紧转型,万科提出的“城市配套服务商”理念被越来越多大房企认同。通过自办教育,重新定义“学位房”是未来竞争的一大焦点。
关于“重新定义学位房”,让我们看一个案例:
12月2日,华润置地跟深圳罗湖区教育局签署协议,接手了规划中的“银湖二小”,准备把它建设为涵盖小学、初中的“未来学校”,总投资2.67亿元。
学校的定位是:“面向未来、对标国际、应对智能化”的学校。按照罗湖区教育局的说法是:将填补罗湖适应未来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端学校空白。
很显然,这个学校的定位很高,是朝着“名校”方向努力的。据媒体公开报道,这意味着华润正式进军教育领域。
最早进军教育的开发商是碧桂园,目前碧桂园的教育资源(博实乐)已经分拆在美国上市,是属于盈利性质的。而华润此次则直接进入了最核心的义务教育,走的是非盈利路线(义务教育不能盈利)。
目前进军教育的开发商,除了碧桂园、华润置地,还有万科、恒大、保利、金地、中海外等。
开发商为什么热衷于搞教育?
第一,买房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买学位,办教育有利于提升楼盘的价值。
以碧桂园为例,它以在城市郊区开发大盘著称,这首先遇到教育的问题。如果不能配套幼儿园、小学,房子是很难卖的。所以,碧桂园在开发商里较早介入了教育。
一般来说,教育资源在政府手里掌握着,新楼盘能否引入较好的教育资源,开发商往往说了不算。与其长期求人,不如自己办、办出品牌。以华润为例,如果“未来学校”大获成功,将来达到一定规模的楼盘都配上自己的学校,不仅可以保证销售,还可以提升价格、增加利润。所以,即便是“义务教育”不允许盈利,开发商也有动力搞好它。
第二,走盈利路线的学校,可以分拆上市,直接创造财富。
在义务教育之外,幼儿园教育、高中、大学、课外辅导等,都可以办成盈利性质的。规模大了,就可以分拆上市,比如从碧桂园分拆出来的“博实乐”今年5月在纽交所上市。博实乐拥有6所国际学校,11所双语学校,34所幼儿园。
第三,国家鼓励民办教育,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1、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2、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新建、扩建营利性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供给土地。
正是因为有上述两大优惠政策,所以民间办学的积极性高涨。对于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办教育成为大房企必须的选项,否则很难在未来竞争中杀出来。
影响房价最大的三个外部因素依次是:学位、地铁、商业配套。其中商业配套开发商已经可以自己做,地铁谁都没有办法解决(决定权在政府手里),而学位这个最重要的因素现在可以通过“自办教育解决”。
所以,通过办学、办优质学校,把开发的楼盘“自我升级”为学位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至于能分拆上市,则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开发商扎堆办教育,对于增加优质学位、遏制天价学位房有积极意义,因此肯定会受到政府的支持。
展望未来:一个办不出名校的开发商,多半是失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