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博:中国最重要的105个交通枢纽城市,分为5个层次!
14个“全国性高铁枢纽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郑州、天津、南京、深圳、合肥、重庆、杭州。不过,无论是在发改委印发的《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年11月)、还是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17年2月)中,都找不到上述内容。
目前,关于中国城市交通地位最权威说法,就是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第一层级,“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共7个:
第二层级,“推进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共8个:
第三层级,“全面提升”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共28个:
第四个层级,“推进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共40个:
第五个层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及口岸枢纽,一共22个:
一些敏感的读者或许已经意识到了:类似苏州、佛山、东莞这样的经济大市,以及廊坊、保定这类新兴的重要地级市,并未被列入105个“交通枢纽”,这怎么解释?
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口岸小城,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边境贸易的升温,交通地位反而上升。比如甘其毛都、策克、巴克图等。
稍低一等的城市是8个,它们算是普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包括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厦门。至于台北、高雄和澳门,可以归入这个层级。
规划总归是规划,最终还要看竞争的结果。深圳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的发展总是突破各类规划,最终被新的规划“追认”。比如目前深圳仍然不是国家中心城市,而郑州都已经是了。深圳的新定位,将在“正在编制的2035年规划”里体现。估计杭州、南京也是这样。
17次:北京
14次:昆明
12次:西安、成都
10次:武汉、青岛
8次:深圳、宁波、济南、二连浩特、银川、兰州
6次:南昌、沈阳、南宁、哈尔滨、杭州、湛江、连云港、赣州、西宁
4次:海口、三亚、洛阳、太原、合肥、秦皇岛
由于提到的城市太多,只提及1到3次予以省略(比如香港被提到2次)。被提到次数多,当然说明这个城市在“交通十三五规划”里更重要,新建项目以这个城市为起点、重点、重要节点的次数比较多。
尤其是随着高铁网络的建设,未来会出现一批“十字交叉”、“米字交叉”的地级市,比如徐州、商丘、湛江、汕头、赣州等城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重要利好。这些城市往往是远离中心城市的、占位比较好的地级市。
这就好比处理名片的APP,即便有几亿用户,也仅仅只能用来处理名片一样,社交功能仍然集中在微信、QQ上。支付宝的用户很多吧,但它只是用来支付和理财的。
当高铁速度越来越快,跟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越来越无缝对接的时候,传统的“车站经济”的逻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铁可能只给复合型的大城市带来红利,中小城市即便拥有“十字交叉”、“米字交叉”,也很难带来预期中的“超级利好”,可能最终只是一个“中等利好”(避免了被高铁边缘化)。
页:
[1]